- 汉字炰
- 拼音páo
- 首字母p
- 部首灬
- 注音ㄆㄠˊ
- 部首笔划4
- 总笔画9
- 繁体字炰
- 字体结构上下结构
- 造字法
- 86五笔QNOU
- 98五笔QNOU
- UniCodeU+70B0
- 四角号码27331
- 仓颉PUF
炰的基本解释
● 炰 páo ㄆㄠˊ ◎ 〔炰烋(xiū)〕古同“咆哮”,猛兽怒吼;也形容人暴怒。 ◎ 古同“炮”,把带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烧烤。
炰的汉语字典
[①][páo][《廣韻》薄交切,平肴,並。](1)同“炮1”。把带毛的肉用泥裹住在火上烧烤。(2)通“咆”。参见“炰烋”。[②][fǒu][《集韻》俯九切,上有,非。]同“缹1”。蒸煮。
音韵参考
[广 韵]:薄交切,下平5肴,páo,效開二平肴並[粤 语]:paau4[闽南语]:pu5,phau2
炰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中】【火字部】 炰; 康熙笔画:9; 页码:页668第27【廣韻】【集韻】𠀤同炮。【詩·小雅】炰𪔀膾鯉。【魯頌】毛炰胾羹。 又【詩·大雅】女炰烋于中國。【傳】炰烋,彭亨也。【箋】自矜氣健之貌。 又炰烋,亦作咆烋。【左思·魏都賦】克翦方命,吞滅咆烋。雲徹叛換,席卷虔劉。 又【集韻】俯九切,音缶。同缹。詳缹字註。考證:〔【左思·魏都賦】克翦方命,吞滅咆烋。雲徹叛換,度卷虔劉。〕 謹照原文度卷改席卷。
炰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