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字典
k开头拼音
拼音kai的汉字大全
開的拼音意思组词笔划部首成语有那些
汉字
拼音kāi
首字母k
部首
注音ㄎㄞ
部首笔划8
总笔画12
繁体字
字体结构下开口
造字法
86五笔UGAK
98五笔UGAK
UniCodeU+958B
四角号码77441
仓颉ANMT

開的书写笔顺


1𠃍
横折
2
3
4
5
6𠃌
横折钩
7
8
9
10
11丿
12

開的基本解释


kāi   ㄎㄞˉ ◎ 见“开”。

開的汉语字典


[①][kāi][《廣韻》苦哀切,平咍,溪。]“开1”的繁体字。(1)开启;打开。(2)张开;睁开。(3)展开;舒展。(4)引申为展示,展现。(5)花朵开放。(6)宽解,舒畅。(7)开裂;分开。(8)云雾等消散。(9)冰雪融化。(10)推衍。(11)开辟,开拓。(12)开创。(13)开始。(14)引起;导致。(15)启发;开导。(16)设置;设立。(17)指临时安置住宿处。(18)开掘;开发;打通。(19)指开通,使原来闭塞的(如风气等)不闭塞。(20)开朗;明亮。(21)指心情、意识的开豁、了然。(22)陈说;表达。(23)允许。(24)排列。(25)开列;逐一写出。(26)赦免;开脱。(27)销除;解除。(28)指假期已满,开始工作。(29)免职;辞退;解雇。(30)刊刻。(31)开销;支付。(32)水沸腾。(33)开动、发动、操纵车、船、飞机、机器、枪、炮等。(34)队伍开拔。(35)举行;举办。(36)建造。(37)方言。吃掉。(38)星名。(39)夏历十一月月建的别称。(40)太平天囯用以代替地支中的“亥”。(41)量词。指喝茶时冲开水一次。(42)量词。[英karat]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纯金为二十四开,含金百分之五十为十二开,馀类推。(43)量词。房屋宽度的基本单位。(44)指按十分之几的比例分配或分开。(45)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若干分之一。(46)用在动词后,表示效果或趋向。㈠开始并继续下去。宋韩琦《次韵和子渊学士春雨》:“洗開春色無多潤,染盡花光不見痕。”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恰巧是用一百零五号车考试,阿英看到这台车劐心里乐开了。”朱敏《怀念敬爱的父亲》:“'你们应该了解总理的革命历史!'说着,他就讲开总理革命的一生。”㈡去除;分开;离开。宋苏轼《花影》诗:“重重疊疊上瑶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車夫便把騾子拉開。”杨朔《征尘》:“一夜火车,仅仅打了几个盹,眼皮沉重得撑不开。”㈢清楚;明白;妥善。《西游记》第四T回:“既講開饒了你便罷,又何須辦酒。”《红楼梦》第八八回:“大爺説開了很是了,爲甚麽外頭又打架?”杨朔《征尘》:“这个人心眼儿太窄,遇事想不开。”㈣扩展或扩大。《红楼梦》第三五回:“我的名字本來是兩個字,叫做金鶯,姑娘嫌拗口,只單叫鶯兒,如今就叫開了。”巴金《家》二九:“他把眼睛放开去看,水里现着一个蓝天,半圆月慢慢地在那里移动。”杨朔《木棉花》:“一个讨厌的消息忽然传开来,车厢里千百只嘴金头苍蝇似的嗡嗡着。”㈤容纳得下。如:天安门广场站得开五十万人;这儿放不开四张床。(47)姓。明代有开济。见《明史》本传。

音韵参考

[广 韵]:苦哀切,上平16咍,kāi,蟹開一平咍溪[平水韵]:上平十灰[粤 语]:hoi1[闽南语]:khai1,khui1

開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上】【門字部】 開;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331第05〔古文〕𨴂𨵑【廣韻】苦哀切【集韻】【韻會】丘哀切,𠀤音侅。【說文】張也。【廣韻】解也。【韻會】啟也。【爾雅·釋言】闢也。 又【五音集韻】通也。【易·乾卦疏】亨通也。會合萬物,令使開通而爲亨也。 又發也。【禮·學記】故君子之敎喻也。開而勿達。【註】開謂發頭角。【疏】但爲學者,開發大義頭角而已。 又釋也。【易·乾坤卦文言疏】諸卦及爻,皆從乾坤而出,故特作文言,以開釋之。【書·多方】殄戮多罪,亦克用勸,開釋無辜,亦克用勸。 又【韻會】條𨻰也。 又始也。【後漢·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註】開、發,皆始也。【禮·檀弓】曩者爾心或開予。【註】開,謂諫爭有所發起。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註】春秋運斗極云:斗第六開陽。 又【集韻】州名。本漢朐䏰縣地,後魏置開州鎭。 又縣名。【史記·高祖紀】與偕攻開封。又【功臣年表】開封侯陶舍。【註】縣名。屬河南。 又【集韻】人名。【左傳·襄二十三年】曹開御戎。【註】齊臣。 又【韻會】姓也。 又【集韻】通作闓。詳闓字註。 又【集韻】輕煙切,音牽。山名。在雍州。通作汧。 又【韻補】叶音虧。【謝惠連·擣衣篇】盈篋自余手,幽緘𠋫君開。腰帶準疇昔,不知今是非。 又叶音欺。【左思·蜀都賦】宣化之闥,崇禮之闈。華闕雙邈,重門洞開。【說文】開本字。考證:〔【集韻】輕煙切,音牽。山名。在雍州。通作沂。〕 謹照原文沂改汧。

開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