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鲍比》观后感
时间: 09-10 来源:乐乐
看这片子时,边看边流泪很多剧中情节身同感受,以至看完时眼哭得又红又肿。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bobby是一个善良、温顺、虔诚的少年,他有爱他的父母奶奶和哥哥妹妹。然而在他向家人坦白自己有同性恋倾向后,一切改变了。bobby的母亲mary深信圣经关于同性恋会下地狱的训诫,想尽办法矫正儿子,却没有意识到bobby的痛苦与日俱增。在满20岁生日前,bobby认识了开朗青年david,然而mary拒绝接受这段感情,她望着bobby一字一句的说:我不要有一个同性恋儿子。bobby伤心的离开家,开车到高速路的桥头,噙着泪水纵身跳下
的死彻底唤醒了他的家人。mary在无尽的悔恨中开始接触同性恋人群,参加pflag小组,与神职人员探讨圣经解释。在翻阅儿子的日记后,她终于发现,其实她一直都知道自己的儿子与众不同,只是她不肯正对。失去儿子的母亲在倾盆大雨中失声痛哭,雨水和泪水将固执、偏见和不理解洗刷得一干二净。
此后将毕生投入到同志维权事业中。她在推动市议会同志自由日提案时留下名句:“当你们在家中、教堂说出阿门时,想想和记得,有个孩子在倾听。”就如一道永恒阳光,照亮了无数困惑、绝望和渴求认同的同志青少年。
看这电影难过是双重的:为鲍比难过,也为他的妈妈。鲍比走了,而他的妈妈永远活在后悔和痛苦之中。如果她不是这样的爱鲍比,如果他们曾经不是那么的亲密无间,或许,这悲剧不会发生,或许,这痛苦就会轻一点。
鲍比是个如此可爱的孩子,他温顺善良,照顾每一个亲人的感受,他陪着母亲聊天,看老电影,努力成为母亲满意的人。如果鲍比不是太爱母亲,太珍惜和母亲的感情,怎么会如此害怕让母亲失望,怎么会如此害怕母亲唾弃的目光,怎么会因母亲的决绝而丧志活下去的勇气?也许,他会像brian那样对母亲大喊:“fuck you!”然后走自己的路。
很遗憾,他的母亲竟然对这样乖巧可爱的孩子如此铁石心肠!
为什么呢?是什么蒙蔽了母亲的眼睛,是什么竟然凌驾于母爱之上——毫无疑问,是信仰。母亲信仰上帝,这种信仰深入她的骨血,这种信仰让她失去所有判断,对于这种彻底洗脑的偏激的信仰——我要说,fuck you!
没有信仰是可怕的,但是过度的信仰同样可怕,特别是当这种信仰充满偏见、狭隘和不自由。
如果,mary能接受同性恋儿子,依然爱他,鼓励他,支持他,站在他的身后,那么鲍比不可能那么匆忙结束自己年仅20岁的生命,从这点来说,事实上,母亲是刽子手,所以她才会那么痛苦自责,所以她才会在走近同性恋理解同性恋后,勇敢站出来,成为他们的代言人,这不仅是她对天上的儿子的追悔和补偿,更是对自己的救赎。
但是我依然遗憾,为什么这悔悟来得这么迟,这么迟!如果,母亲的偏见不是这么深,如果,她愿意早一点理解儿子,像后来一样,试着和别人沟通,探讨,了解同性恋是怎样一回事,那么这悲剧就可以避免……但为什么不呢?
认为异性恋是理所当然,同性恋是畸形的变态的——这是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理念,很难改变,尽管他们甚至不认识同性恋,不了解同性恋。所以,在当今社会,同性恋是隐蔽的,总是在黑暗的角落,不见天日。这并不公平。如果所有人,都能怀着爱,怀着包容,怀着理解,怀着感激——去看这个世界,那么,我相信,我们会觉得幸福得多,我们身边的人也会幸福得多。
影片最后彩虹旗游行的时候,mary和鲍比拥抱在一起,所有人都在庆祝,包括他们。这是对他们母子的理解的庆祝,是对人性观念解放的庆祝,是对所有真心相爱的同性恋的庆祝。他们抱在一起。
关于我自己呢,虽然经过努力家人默许了我的性取向,但在平时的言语中还是有不满和歧视。这让我非常难过和伤心,我爱家人就如爱我自己一样。家人虽然默许了可身边的亲朋友好友并不明白,理解。为了自我保护为了想过自己要的生活这么多年只能是孤身一人远走他乡。共页,当前第页1 2
语言平淡,选材欠妥,表达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