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未必有益
时间: 09-03 来源:噬天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商朝末年,周王讨伐商王。商王调动少量兵力和大量奴隶迎战,但是商军士气低落,奴隶打自己人,商王没有了任何兵力,就放火烧死了自己。
后来,《世俘》上记载道:讨王率其旅如林,会于牧野,茫有人敌于我师,前徒倒伐,攻于后以北,血流成河。孟子读了这段后,颇有感触,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世俘》,取二三策而已矣。仁者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不相信这段记载,才说了这段话,意思是提醒人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轻信书本,如果什么都照搬书本上的东西而不懂灵活变通,那还不如不读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是精辟的读书法,要求读者肚里思考问题。
古往今来,人们关于书已经不知道有多少礼赞。的确,书是人类拥有专利的恩物。但是,如果我们完全相信书,唯书本是从,轻则变成“书呆子”,重则变成“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唯书”的作风,误人子弟,贻害无穷。
开卷未必有益,因为有的人读了很多书,好的没学到,坏的倒学到不少。而现在市场中有许多书,内容不健康,根本无法对人类发展起到任何有益的作用,反而还有负面影响。人们阅读,只有有选择地阅读对人的才干才有益处。
马谡熟读兵书,谈起兵法头头是道,可是当诸葛亮委以重任命之领兵监守街亭时却死搬兵书,令军队于无粮无水的山上安营扎寨,结果被司马懿团团围住断绝水源导致失败。可见只是一味的开卷未必有益,更重要的是实践和变通。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作为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自然有它的意义。但若作为“开卷”就必定“有益”的断语,却是不妥当的。

语言平淡
文章相关推荐
- 描写水果的作文:会“飞”的西瓜 07-26
- 2015中国文学常识:名家散文的特点汇总 11-04
- 可爱的小金鱼 08-01
- 学画 11-07
- 语言的魔力 06-01
- 春天的公园 09-07
- 未来的钢笔 12-14
- 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11-04
- 致奥运会组委们的一封信 07-18
- 那一次我落泪了 11-06
- 我们这个班 07-18
- 一瞬间 我长大了 07-08
- 春 07-18
- 生命的赞歌 11-05
- 五年级2013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坚持梦想,不放弃 08-15
- 带着快乐出发 11-09
- 背影 11-06
- 二十年后的一个星期天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