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
时间: 08-08 来源:何晨光
我们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最常说的话就是:“吃饭没呀?”这让外国人惊讶不已,中国人怎么就对吃如此情有独钟?确实,“民以食为天。”从人们的餐桌上便可看出人们的物质文化等信息。不同的时代,人们吃的东西也是不同。人们说:“一粒米中看世界”可真不假。今天,就让我带你们从舌尖上去看中国。奶奶——麻烦的粮票时代在我奶奶的那个时代,资源紧缺。什么东西都要靠相应得票(比如:粮票、布票、油票……。)才能换取物资,并且要到供应站才能领到。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据奶奶回忆:一次过年,奶奶和我的曾祖母去供应站换些粮食。这时,正值排队高峰,供应站门口排起了长龙,人山人海。奶奶和曾祖母盼星星、盼月亮,终于领到了。可这个时间别说是午饭了,就连这年夜饭也不一定吃的上了。紧赶慢赶,总算是赶上了。而这年夜饭吃的又是什么呢?腌萝卜、腌白菜,几碗稀粥,中间放一个盐罐子,就凑成了一桌“别具一格”的年夜饭。“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过上好日子,不用再忍饥挨饿了!”说到这儿奶奶发出了感概。妈妈——“奢侈”的小康时代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粮票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人们的菜篮子,米袋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腌菜被土豆、木耳、蘑菇等菜取而代之。那一锅清粥也被一粒粒饱满的米饭所替代。我听妈妈说:到了80年代后期,在“饮食大舞台”上粗粮“退了休”,细粮成了“配角”,人们从未吃过的山珍海味晋升“主角”。还有更另类的:什么蛇、鼠、穿山甲、果子狸纷纷出笼……我们——饕餮的营养时代到了我们这一辈,鲍鱼、鲈鱼等“土豪式”食物已举行了“闭幕式”。人们对养生又多了一重认识,个个都追求起“纯天然,无公害”的食物来。粗粮重新“上岗”,颇受人们青睐。乳业更是进入了一个巅峰!怎么防衰老,抗氧化,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在今天,人们吃着并选择着。人们的健康观念在21世纪清醒而大步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结构不完整,语言平淡
- 2015年高中议论文写作训练 11-04
- 那份幸福 11-06
- 生命之歌——读《热爱生命》有感 07-18
- 小黄瓜 07-04
- 春光 07-15
- 历史典故:胡服骑射 11-04
- 《秋思》改写 11-05
- 手心的温度 11-04
- 假如我是老师 11-10
- “咬耳朵” 09-03
- 给妈妈的感谢信 07-18
- 有时,我也想成为一只鸟儿 11-06
- 属于我的小幸福 11-05
- 最后一头战象续写嘎羧心理感受 11-04
- 今天妈妈来看我 09-30
- 妈妈笑了 11-10
- 琴坛游玩记 11-04
- 我爱雪花拼图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