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未必有益?
时间: 08-08 来源:烟雾泛动
英国作家菲尔丁曾说过;“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读书固然有好处,可是如果一切书皆读,认为书读得越多越好,不顾内容,不理解书中讲得道理,只认为读了就有益,不对!我们必须挑选对自己有益的,且看过有所感悟,适合自己阅读的书阅读才是有益的。
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历史上有许多血淋淋的例子,比如;战国时期的赵括熟读兵书,却不懂得变通,纸上谈兵,最终兵败被杀。还有三国时期的的马谡也是饱读兵法,可结果如何?言过其实,导致失街亭,失去性命!尽管开卷有益是一个成语,而且还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可是,我认为,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
开卷不一定有益,有时(如读了坏书)还会造成损害。当今社会上的一些少年的犯罪事实就是被那些不良书刊污染了心灵,染上了不良恶习,导致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现在有些同学可能喜欢看武侠之类的小说。甚至痴迷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阶段,上课时想着小说中的内容,没心思学习。最终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模仿小说中的人物,可能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难道不是看无益之书害了自己吗?
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但“开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汉代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就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置人死地。不是吗?20世纪的德国,不少人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受不良影响,论为希特勒的殉葬品。现在有一部分同学迷上了武侠小说,整天看那些怪诞的书籍,而把功课“丢”在一边,导致学习成绩一直下降,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试想,“开”这样的“卷”,能是“有益”的吗?“一本好书胜过珍宝,一本坏书比一个强盗更坏。”
因此,开卷是否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

习作运用英国作家菲尔丁的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开卷未必有益,得先看开什么卷的观点。选取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进行论证,论据新颖、丰富、典型,论述语言有理有据、有力、富有文采。
- 关于排比句集锦 11-04
- 机器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07-18
- 我是一个爱旅游的孩子 11-06
- 过除夕 08-07
- 漂流瓶的故事 11-06
- 读《红飘带狮王》有感 08-25
- 坚定自己的信仰 11-04
- 晒晒我的呆萌小弟 11-05
- 渴望蓝天天天蓝 11-04
- 年味在哪儿 11-06
- 追梦 07-05
- 不要只是想想 07-30
- 看我七十二变 11-07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11-06
- 欣赏人间温暖 11-06
- 我的铅笔袋 11-04
- 乡村趣事 08-25
- 外星人来我家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