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清明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青瓦白墙,天井祠堂,我生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南方家族里。随着父辈们纷纷外出发展,家族所能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唯一不变的是,每年清明全族相聚,共同祭奠已故的爷爷奶奶,一尽儿孙的孝道。
绵绵的细雨笼罩着整片山林,遮蔽了爷爷奶奶的坟墓,却遮不住游子思念亲人的心。一大早,家族里的每个人都从不同的城市赶往乡下老家,大家总能心照不宣地同时到达。伯伯们在祠堂里点上几炷香,让妻子们张罗午饭,再驱车赶去祭奠那已故的双亲。
据大伯的说法,爷爷临走时说:找一处地方埋了也好,或者把灵魂洒进河里也好。”但是伯伯们商量以后,还是决定在幽静的山林中,给爷爷找一个与花鸟相伴的地方长眠。长眠地下,本是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的豁达,可是到了子女的心中,却是一份沉甸甸的孝心。从小到大受到的孝道教育告诉他们,要铭记叶落归根”,更要让父亲体面离去做最后奉献。在父辈的心中,孝是一个家族的颜面,更是刻在心中的传统!
祭奠有一套烦琐的程序,摆盘,倒酒,烧纸,焚香,祷告,但父辈们都能分毫不差地做完。想必,他们之所以能如此连贯,不是后天的刻意学习,而是儿时父辈行为的耳濡目染。这是中国人言传身教作文的孝道,是子女不能忘却的品德。
山上的雾霭被阳光驱散,得向两个老人告别了。回到家中的厅堂,菜肴已准备好了。但是那些菜都十分朴素,可以说是带着泥土味”的菜。伯伯说:这些都是你阿公爱吃的菜,到了清明这一天,我们煮起来,你阿公就会回来吃。”我们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祭奠老人,这是最简单的寄愿,更是一家人融进柴米油盐里的孝道。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可游子的心总在四方,向往更大的地方,爷爷不想因为腐朽的观念和个人的原因束缚了儿子们的事业,也不想远离故土,便与奶奶两个人孤独地守着这空荡的祖屋。他们唯一的期盼就是在逢年过节时能享受家人的欢聚。他们所能体会的孝,不再是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而变成了一沓一沓的钞票;他们所能感受的家庭温暖,不再是一家人围坐一桌的热闹,而变成一封一封的家书,最后只能孤单终老。
这个清明,有太多的家庭用家族特有的方式来缅怀自己已故的亲人。但也有太多的老人在冰冷的房子里等待这儿女的归来,他们像是一个个站台,永远等着那辆载满孝心的车开来,可是却禁不起那岁月的风吹雨打。
清明的雨还在那路上飘着,远方的游子别忘了那家的方向,双亲的模样!
- 向上的常春藤 07-15
- 描写夏天的成语及解释 11-04
- 秋天的菊花 11-06
- 未来的交通工具 11-07
- 2017元宵节花灯谜之猜成语 11-04
- 生命的精彩在于绽放 11-05
- 向着阳光奔跑 11-06
- 在这片诚信的蓝天下 08-08
- 与书为友 11-06
- 建议书 07-26
- 嫦娥奔月 07-04
- 我的心事 07-26
- 最珍贵的礼物 11-09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08-07
- 聆听乡音 11-06
- 在困境中前行 11-07
- 我和童话中的人物过一天 11-08
- 难忘的一件事 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