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作文
小学六年级作文

时间: 07-18  来源:乐乐

以前,我看到蚕,心里就觉得一阵恶心。为啥?蚕的样子实在不能恭维:白白的,胖胖的,活像大腹便便的胖子,一节一节的,让人不禁想起蜈蚣这可恶的东西来。还有,它还是一个很难伺候的客人。它的主食——桑叶,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城里的某个地方找到了桑树,可大家都去拽,很快一颗树便被五湖四海的蚕主们抢摘一空,于是,它的饮食便又成了问题。再说,蚕的保护措施也十分令人麻烦,前几天天冷,蚕的保护层可得用毛巾“里三层,外三层”地果一圈。即使这样,大部分的蚕还是死翘翘了!这令我对蚕有一种天生的抵触心理。

可是,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只蚕在摇头晃脑地吐丝,它的身体已经成了半透明的白,有点儿像水晶一样,不再吃桑叶了,它吐出的丝洁净又明亮,净得像白花花的墙壁,亮得像被太阳朗照的屋子。我对它的身体很担忧,期望它晚一点结茧,可最终还是化成了茧,让我不禁泪眼盈盈。这时我忽然想起,蚕的一生是多么的可怜,从蚕刚刚出生,小蚕像蚂蚁一样黑糊糊的,稍微不慎就会被踩死,即使它生存下来,也得面临食物的危机,食物解决之后,病魔又可能把它折磨得死去活来。然而,蚕的生命力是那么顽强,终于活到了这么大,这么白。可是,它又要自己折磨自己,把自身龟缩在茧里,造出蚕蛹,而后蚕的生命就终结了,多么可怜的一生啊!

对蚕的怜悯促使我查了一下资料,竟然发现从某个角度来说,蚕可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起点。在很久很久的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就已经知道了野蚕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蚕茧能够抽出细丝,织成华美无比的丝绸,取代棉布。因此,大批蚕农出现,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工养蚕,抽丝织绸,精美的丝绸成了辉煌的文化,正是通过丝绸,才把中国的文明从“丝绸之路”中传递出去。汉唐宋明清……无不以丝绸为支柱产业,绸缎成了贵族们专用的布料,成为了欧洲贵族们渴望的东西。小小的蚕造就了中国灿烂的文明。实际上,我想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也像蚕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辛勤劳动,坚忍不拔,经历种种磨难后终于使中国日益强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几天后,蚕茧成了蛾,我不再觉得蛾是不好的东西。我回想起以前蚕的身体,愈发显得可爱,一节一节的,一动一动的,有益无害,有趣无害。以前对蚕的厌恶令我倍感内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无题》永远让我记住了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无私奉献的——蚕。

作文犀利评价

这篇赞美蚕的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对蚕的外貌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且歌颂了蚕的贡献,赞美了蚕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蚕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语言生动,结构合理,内容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