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的哭声
时间: 07-18 来源:宋海川
翻开课本“习作”(该是书名号吧)一张黑白的旧照片映入眼帘。
这是(发生在)(删除,否则就是一个病句)1937年8月28日,一名记者在上海火车站拍摄到的真实情景。照片上一个约三。四岁的小孩瘫坐在废墟中,嚎啕大哭。他为什么哭?他父母呢?他怎么就一个人?一连串问题不禁在我的脑海里浮起一个大大的问号。
也许他正要高高兴兴地和父母一起去火车站接人。出游。突然,飞机“嗡嗡”的引擎声撕裂了天空,紧接着“轰轰”的炮火声震撼了大地。“妈妈,妈妈你怎么了?”“爸爸你醒醒。”周围人群四处逃窜,幼小无知的他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只是本能的攥着妈妈的手,可是,他怎么会想到,刚刚还在妈妈怀里,科(可)现在自己的父母却倒在了日本侵略者的狂轰滥炸中……这个小孩失去了最爱自己的人,他以后只好流落街头成为孤儿。
我痛恨日本人,他们破坏了多少个幸福的家庭……。那时,中国正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国贫民窟,被冠名“东亚病夫”,处处受日本人的欺压和掠夺。今天,祖国日益强大,但“和平之花”依然那么娇嫩。
为和平,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这是一篇看了一张照片而有感而发的文章,这个“感”因一张照片引起。作者详细的叙述照片拍摄的画面,而后产生想象和联想,最后引发议论点题。中心明确,想象合理自然。
文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