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经韦相的历史典故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传经韦相:讲述韦贤父子两代丞相,韦家满室书香,都以通晓经书而做高官,门第显赫的故事。后来,“传经韦相”这一典故,用来称人以诗书传家,家风淳雅。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传经韦相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传经韦相
典出《汉书·韦贤传》。
西汉宣帝时的丞相韦贤,字长孺醋,是山东邹城人。
韦贤为人质朴,清心寡欲,专心一意研究学问,精通《礼》、《尚书》,并以《诗》教授学生,号称邹鲁大儒。
朝廷听说了韦贤的名声,征拜他为博士,此后他的官职不断升迁,一直升到丞相。这时他已经七十多岁。在相位干了五年后,他感到年迈力衰,就告老还乡。
韦贤有四个儿子,个个都是才学非凡,通晓经籍。长子韦方山曾做过高寝县令,但死得很早;次子韦弘任东海太守;三子韦舜放弃仕途,在老家山东看守祖坟;小儿子韦玄成则是最出色的一个,他勤奋好学,学识渊博,精通各种经书。韦玄成继承了父亲的许多美德,受到时人的好评,官拜谏议大夫。
韦贤去世后,朝廷让韦玄成承袭父亲的爵位,韦玄成却想把爵位让给二哥韦弘。为此,他假装成疯子,胡言乱语。但朝廷及许多士大夫早已知道他的真实意图,看出他是装疯。韦玄成见瞒不过去,只得接受爵位。到汉元帝时韦玄成被元帝任命为丞相。
韦贤父子两代丞相,韦家满室书香,都以通晓经书而做高官,门第显赫。因此,当时韦氏家乡一带的人们流传着这样的话:
‘留给子孙后代黄金满箱,不如传授他一种经书。’
后来,“传经韦相”这一典故,用来称人以诗书传家,家风淳雅。
文章相关推荐
- 爱能让枇杷变甜 08-10
- 我可以有个家吗? 07-04
- 野草 07-18
- 给妈妈的一封信 07-18
- 春之踪 11-06
- 我是甜点精灵 08-07
- 竞选班干部发言稿 08-09
- 画画的乐趣 11-10
- 小小的什么 11-07
- 甜蜜的滋味 11-06
- 学校的操场 11-06
- 爱唠叨的妈妈 11-04
- 我们都是环保低碳小卫士 09-07
- 我的梦想——乘磁浮列车 07-18
- 一次温暖的传递 11-04
- 一次有意义的参观 07-18
- 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盘点 11-04
- 有关坚强的人物素材:俞灏明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