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清明时节的谚语及解释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2017年清明时节的谚语及解释,欢迎阅读。
1,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解释】这条在卷十一“农事,占候”条目下。徐光启说道,二月最怕夜雨,如果晚上是晴的,即使雨多,也没有什么妨碍,如果有十个夜晚以上下雨,乡下人都会叫苦连天了。初四下雨,叫做春水。初八前后,一定有风雨。因此他引用了这条谚语,意在说明天气的自然规律,天气是逐渐暖和起来了。这条谚语还出现在清人梁章钜的《农候杂占》、明人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荟》里。
2, 清明不带柳,来生变黄狗。
【解释】出自清人潘荣升《帝京岁时纪胜》。到了清明的这一天,人人都会佩戴新折的柳条出门踏青、扫墓。妇女们会把这些柳条插在头发上,而男人们又总是把柳戴在衣襟上或用柳圈戴在头上,唐玄宗曾经说过这一天戴柳“可免虿毒”。这个谚语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当时没有一个人不配戴的柳条的,因为不配戴,来生是要变成黄狗的,很戏谑的说明了事实。
3,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解释】这条谚语与上一条意思相近,但有点儿雅了,像是经过了文人的改造,所以在一些著作中流传更广,出于明代田汝成的《熙朝乐事》,清明这一天,谁要是不戴柳的话,小孩子也会变成老头了。如在清人顾铁卿的《清嘉录》卷三,“三月,插杨柳”条目下,这条言语被增加了一个字,成了“清明不戴杨柳,红颜成皓首”。
4, 清明前挂金钱,清明后挂铜钱。
【解释】出自清人李光庭的《乡言解颐》,李光庭这样解释,他说,清明前后半月,吴俗都有“标插坟墓”的习俗,用纸钱配挂在上面,称为“寓钱”。它既不是金的也不是铜的,为什么却称为金钱、铜钱呢,这主要是用来表达哀思者的孝心。挂在清明之前,说明孝思深厚是最可珍贵的,其钱虽不是真的金钱却胜似金钱;挂在清明之后,说明孝薄而不值得提倡,这钱不是金的而是铜的了。
【解释】明代的徐光启在其《农政全书》里引用了有关清明的三点谚语:
5, 清明不拆絮,到老没成器。
【解释】这个谚语出自清人王有光的《吴下谚语》卷二。它的意思是说,到了清明,春这个季节已经过了一半,夏天在逐渐的来到,棉被、裤需要拆洗了,让太阳晒掉里面一个冬天的阴气。春天是个很让人困顿的季节,很容易使人养成娇惰的性情,这些对于一个人来说“都是晏安鸩毒”,不振作起来是成不了大器的,到老也没什么出息。
- 打扫卫生 11-09
- 认清自我寻一片明净山水 11-04
- 我再也不会忽略 11-06
- 一个善良的人 07-07
- 我的表弟弟 08-17
- 作文常用素材之经典古文名言盘点 11-04
- 《波鲁鲁冰雪大冒险》观后感 09-08
- 母爱 11-04
- 美丽的秋天 11-05
- 与坚持为邻 11-05
- 公园一角 09-23
- 留一点微笑给自己 11-04
- 下雪了 11-06
- 不速之客(三)之捉知了 09-30
- 一句格言的启示 11-10
- 美其实很简单 09-10
- 四季的一切坚强 11-05
- 家风家训的格言警句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