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作文
素材成语故事作文
有关鸿鹄之志的成语故事

有关鸿鹄之志的成语故事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导语:鸿鹄之志,指人有远大抱负。以下是好学生作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词目】鸿鹄之志

【发音】hónghúzhīzhì

【解释】:鸿鹄:天鹅,比喻有志向,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释义】:指人有远大抱负。

【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示例】:大丈夫仗~,据英杰之才。(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

【近义词】:雄心壮志、胸怀大志

【反义词】:碌碌无为、无所事事、胸无大志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有远大志向

成语故事

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自称始皇。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建造长城,发兵三十万,征集了民夫几十万;为了开发南方,动员了军民三十万。他又用七十万囚犯,动工建造一座巨大豪华的阿房宫。

秦二世时,实行残酷的刑罚,沉重的赋税,名目繁多的徭役,使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他还大兴土木,四处征伐,导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爆发了,为首的是两位贫苦农民,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

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人。他年轻的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曾经做人家的雇农,替别人耕地。有一次,陈胜把农具往田埂上一扔,忿忿不平地在那里发呆。忽然,他对和他一块儿耕种的人说:我们大家日后如果谁富了,可千万不要忘记了在一块儿耕种的这些穷哥们儿。听了陈胜的这些话,有些人想想自己受贫穷、受压迫剥削的地位,笑着说:你给人家当雇农,怎么会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胜的意思是小小的燕雀怎么能了解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地方官员派了两个军官监押900名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戍边。陈胜、吴广也在被征发之列。然而,军队行进期间,突然遇上大雨,道路被淹,无法行军。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被征发的民夫如果误了期,就要被杀头。大伙儿看看雨下个不停,急得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陈胜说:“误期是死,起来造反也是死,一样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送死强。老百姓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二世是个小儿子,本来就挨不到他做皇帝,该登基的是扶苏,大家都同情他;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立过大功,大家都知道他是条好汉,现在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活着。要是咱们借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楚地的人一定会来响应我们。”大家都很赞同。

吴广完全赞成陈胜的主张。为了让大伙儿相信他们,他们利用当时人大多迷信鬼神,想出了一些计策。他们拿了一块白绸条,用朱砂在上面写上“陈胜王”三个大字,把它塞在一条人家网起来的鱼肚子里。兵士们买了鱼回去,剖开了鱼,发现了这块绸子上面的字,十分惊奇。

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地跑到营房附近的一座破庙里,点起篝火,先装作狐狸叫,接着喊道:“大楚兴,陈胜王。”全营的兵士听了,更是又惊又害怕。

有一天,陈胜把押解他们的官员杀了,接着,把兵士们召集起来说:“男子汉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里注定的吗!”就这样,在生死攸关之际,陈胜、吴广发动反秦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大泽乡燃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烽火。

起义军打下了陈县(今河南淮阳)后,陈胜召集陈县父老商量。大家说:“将军替天下百姓报仇,征伐暴虐的秦国。这样大的功劳,应该称王。”陈胜就被拥戴称了王,国号叫做“张楚”。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了“鸿鹄之志”这句成语,比喻胸怀远大志向。

陈胜小传

陈胜,字涉,阳城(今河南登封)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在被征调戌地途中,率众揭竿起义,反对秦王朝的暴政,并于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后失败,被叛徒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