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素材:规则与底线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导语: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高考作文素材大全,以应对考场上变幻莫测的题目,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提升文章思想的高度。下面是好学生作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一、作文素材再熟悉不过的一个故事:为了救患有阑尾炎的妈妈,7岁的小爱迪生找来几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让油灯的光聚在一起,机智地让家中房间变亮,医生因此成功实施了手术。
对于这则出现在人教社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名人轶事,很少有人质疑它的真实性,直到8年前,数位语文教师开始和它“死磕”。死磕的理由也相当充分——没有任何一本爱迪生传记提及此事,更何况爱迪生7岁时,医学史上还没出现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
二、构思点拨这些年,我们学的究竟是不是“假课文”?漫天的质疑、声讨、抗议,如雪花扑面而来,凝结成一个大大的问号。令人欣慰的是,面对步步紧逼的读者,教材编者没有让步,他们也较上了劲。
有编者坚决回应,《爱迪生救妈妈》绝非“杜撰”的故事,它是“有来路的”。一部77年前的美国黑白电影,以及一篇34年前的人教版初中英语课文,就是这篇文章的素材来源。
素材的确存在,至少,这不是一篇“比三聚氰胺更毒的假课文”。虽然救母的真实性仍然难以求证,但最起码,它有源可溯。要不是读者和编者“掐架”,恐怕大家到现在也不知道,爱迪生救妈妈一事,除了一部老电影,并无其他可以相互佐证的资料,而在故事的原产地美国,普通人几乎都没有听说过这则名人轶事。
不过,除了释疑,编者似乎还大喊了一声“打住!”一个声音冷静地说,“教材可以批评,但不要炒作。”
不过,只要是理性的声音,争议更激烈也无妨。倘若双方都摆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辩论,较真,“假课文”的质疑岂不会烟消云散?就怕不“较真”。有编者委屈地回应,“语文不是历史”,主要功能应是为教学服务。也有教师淡然称,不必纠结真实性,只要价值观向善就行。
然而,这两种观点都经不起推敲。如果语文教学纯粹是传递知识,我们的课文怎么会经过千百回的精挑细选,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旋律一致地弘扬美好高尚的情感?可见,我们的语文教育不可能回避价值观的潜移默化。但为了弘扬善的价值观,就可以抛掉真实的内核吗?
真与善冲突时,宁要朴素的真,也不要掺假的善。一个并不完美的真实形象,远胜人为塑造的高大英雄。
- 帮妈妈做家务 09-03
- 我们班的知名人士 11-06
- 军训心得 11-06
- 一年级周记:小娃娃鱼 08-23
- 小学生文学常识之作家与作品十三篇 11-04
- 过新年 07-11
- 历史名人李白的故事 11-04
- 以绿为话题 11-06
- 国防——永远的主旋律 09-05
- 我的爸爸 08-07
- 中秋团圆夜 11-05
- 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基础(整理版) 11-04
- 与你一起走过 11-04
- 书 07-26
- 爸爸去哪儿 08-15
- 擒拿花猫-想象作文 08-01
- 生命,神奇的力量 11-05
- 一次相逢一次暖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