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作文
素材中考素材作文
有关“莲”的中考素材积累

有关“莲”的中考素材积累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导语:成语“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下面是好学生作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莲”的中考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讨论:出淤泥而不染

【成语】出淤泥而不染

【注音】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

【释义】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指处于污浊环境保持纯洁。

【结构】复句式

【年代】古代

【英语】come out of the mudun soiled remain undefiledin spite of general corruption

【近义词】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

【相反词】同流合污

【押韵词】呕心吐胆、辞微旨远、忠心赤胆、毒赋剩敛、泥金万点、别具只眼、情长纸短、持人长短、东遮西掩、才疏学浅

【成语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北宋时期,理学开创者周敦颐定居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牡丹像人间的富贵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像人间的君子。

又到了荷花盛开的季节,说到荷花,人们总不免把荷花与“出淤泥而不染”联系在一起。的确,荷花生长在污浊的淤泥之中,但她却以清新、靓丽、一尘不染的高洁姿容出现在人们面前。

成语“出淤泥而不染”出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宋朝著名大学者、人品极为端正,正如他笔下的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周敦颐早年曾在转运使王逵手下任下级官员。王逵是有名的酷吏,凡是他经手的案子,从来都是超法重判。因他刚愎自用,残暴可恶,谁也不敢惹他,谁也不敢有不同意见。一次,他审一个案子,犯人没有犯死罪,王逵硬要将其定为死罪。当时周敦颐也参与了此案的审理,他站出来极力与王逵理论、抗争。王逵不仅不听,还强令他起草判决书。周敦颐非常气愤,把官员的手版扔到王逵的面前说:“让我杀人去讨好上司,这样的官还能做吗?!我不干了。”遂拂衣而去。 还从未有人敢这样顶撞自己,王奎被周敦颐的气势所震慑,最后以周的意见,没有判那个犯人以死刑,周敦颐这才留了下来。

文如其人,周敦颐正如他笔下的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这一品行的赞美之情,也从中抒发了作者自己的人格理想。周敦颐的“爱莲说”的名句被选入中学课本,至今被广为传颂。

“出淤泥而不染”和“洁身自好”有相同的意思,但“出淤泥而不染”更强调环境污染、龌龊黑暗,却能不随俗浮沉,不助纣为虐,不同流合污,不同恶相济,更显其品格之难能可贵。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一被人们誉为”出淤泥而不染之人黄晋,就做到了近朱者不赤;近墨者不黑 。

黄晋,字晋卿,元代史官。据文献记载,黄晋自小就很聪明,勤奋好学,过目能诵,落笔成文,做人循规蹈矩。20岁时,以“文名于四方。”但黄晋淡泊名利,后因友人力荐出仕。先后任教官、宪吏、县氶、判官等职,公元1331年荐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造国史院编修官、教国子博士等职。公元1346年任翰林百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中奉大夫、同知经筵事,一身任数职。元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官场黑暗。但黄晋能出淤泥而不染,在京城20年,“足不登巨公势家之门”不攀附,不阿谀。被人们称赞为“清风高洁如冰壶玉尺,纤尘不染。”

品荷,不仅要品她的姿容,品赏她的清纯、高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性。更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律意识,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家属和身边人,金钱、财富、美色面前不伸手,保持好的操守。

讨论:驳“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大家都知道,在周敦颐着名的《爱莲说》里有这样的句子:“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在文中极力赞赏一如荷花之出淤泥而不染性格的人,实际上是有意无意的自喻。通过写荷花超尘绝俗的独特品质,来寄寓自己的心志,表达自己决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傲世蔑俗的心态。

厌世事炎凉,叹人情冷暖,憎官场腐朽,赞洁身自好。

周敦颐通过写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与被凡俗之人推崇为高贵的牡丹及归隐自傲的菊花作对比,来突出这一难得的品质,固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诚然,谁也不会否认它的正确性。但是,依吾之愚见,白壁尚有微瑕,周敦颐此语从另一个角度看来,也有欠妥之处。

作者写莲花正直不屈,不为凡俗所玷污,故曰其出淤泥而不染。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赞美莲的同时,也暗暗地贬低了淤泥,甚至可以说是贬得一钱不值。这里的淤泥是反面事物的代表。正是由于淤泥的腐臭不堪,而莲在如此环境中孕育而生,出自淤泥却能不沾带一丝腐气瑕疵,反而倍显高雅纯洁。这样说,我认为不免有所偏激。试问,如果莲非出自淤泥,非受于淤泥的培育,又怎会出落得如此这般亭亭玉立,清雅纯洁?

有句名言说得好:荷花虽好,也需要绿叶的扶持。这里我要说,荷花虽好,也需要淤泥的培育。如果荷花离开了它根生土长的淤泥,离开了这对它来说至关重要的肥沃养料,那么,今日被无数人所吹捧称赞的荷花想罢早已香消玉殒了吧?所以,我想,如果高高在上的荷花能被赋予灵性,那么,她也应对默默奉献的淤泥道一声感谢吧。在人们赞扬荷花的高尚贬责淤泥污浊煞风景的时候,又可曾想过淤泥在奉献之后换来的却是世人的谴责与唾弃抑或是不屑与鄙视?

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所以,当你惊叹于莲之高雅纯洁时,切莫忘记了在这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致中,还包含有淤泥的执着奉献。

广而言之,人生亦如此,狭而言之,学习亦然。一个真正的成功者之所以赢得了世人的赞誉和肯定,除了他自身执着的追求与不懈的努力之外,在他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人还有很多。一句鼓励的话语抑或是一个期待的眼神,都或多或少的对其成才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一个人的成就不可能是完全靠自己得来的。试想,如果一个人与外界完全脱离,单枪匹马地只靠自己,不依靠任何人的帮助,他可能成功吗?当然不能。所以在诸多成功人士登上辉煌的领奖台时,总是不会忘记说一句:“感谢ΧΧ对我的支持与帮助,如果没有他们,也许就不会有我的今天。”的确,在拥有未来的同时,永远也不要忘记过去。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在人类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上也不过如昙花一现一般短暂。然而,在他成功的道路上,又有多少双热情的双手的鼎力相帮?过程虽是曲折艰辛的,然而其中却充满了温馨与温情。

所以,当我们惊羡于他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时,永远永远不要忘记那些在幕后默默奉献的人。

生活在当今的我们,是幸福的。我们不必为愁生计而奔波,也不为衣食住行而担忧,更不会因日常琐事而颦眉捋须,烦躁不安。父母们已为我们布置好了一切——舒适的环境,良好的氛围。一切源于外界的条件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样样具全。甚至说我们当中的有些人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锦衣玉食般的生活也毫不过分。有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东风,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学习了。我们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之中,若再不努力学习,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这些为我们付出过的人?

所以,当你在学业上有所成时,切记莫被眼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惊喜与兴奋冲昏了头脑,因为在你“寒窗数载无人问,一举得名天下知”的同时,有数双因为你操劳而愈显混浊的眼睛此时已噙满了欣喜安慰的泪水。他们,就是在你背后不断鼓励你,告诫你,劝慰你的父母!你最应该道声感谢的父母啊!

记住,请永远的记住,为“荷花”赢得“出淤泥而不染”美誉的“淤泥”!

运用造句:

1、我就是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2、如《爱莲说》中的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白杨礼赞》中的白杨的"不折不挠","伟岸、正真、朴质、严肃"等,都是"动情点"。

《爱莲说》原文:

北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文章寓意:

比喻从污俗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