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作文
素材名人故事作文
百变神探饶型淼的故事

百变神探饶型淼的故事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导语:“法者,治之端也。”这句话出自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意为法律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是实现大治的起点。下面是好学生作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法治,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法律的公平、公正与人们的安定、幸福息息相关。依法治国,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学法、守法,也需要每一个执法、司法者的维护和坚守。

2011年11月某天,广东省博罗县龙溪镇一家医院门口,熙熙攘攘,人声吵杂。

“朱长海!”身后有人用南昌话喊自己的名字,正在扫地的老朱下意识地回了头。当看到直勾勾盯着自己的饶型淼时,他明白,7年的逃亡路即将终结。

“你们终究还是来了。”这时的朱长海反而变得淡然。

7年前,朱长海同他人斗殴致二人死亡后,逃离江西南昌,消失在茫茫人海。为了抓捕朱长海,两任专案组均无功而返。

最终,这个追逃任务落在南昌市公安局新建分局民警饶型淼身上。接到任务1个多月后,饶型淼在千里之外的广东将其抓获。

朱长海只是饶型淼丰硕的追逃战果之一。

过去的十年里,35岁的他已经抓获400名在逃嫌犯,成为江西公安系统最年轻的追逃专家。

2017年5月,饶型淼被公安部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在研判网逃人员时,除了警方掌握的户籍、车辆等传统信息,微信、微博、高德地图、美团、大众点评等这些常用的手机APP也成为饶型淼研判网逃对象的重要工具。

为了追逃,他更扮演过管道煤气修理工、快递公司送货员、保险公司业务员等各种角色。

在饶型淼眼中,逃犯也是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再怎么藏匿,也必定要和社会面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任何留下的痕迹都有可能是破案线索。”

精准:外卖软件也可找到逃犯信息

在抓到朱长海之前,饶型淼和同事已经在龙溪镇摸排了3天。

他们白天排查,夜里就拿着手机上对着高德地图进行分析研判。“逃了这么多年,我如果是朱长海,会躲在何处呢?”饶型淼做的判断是:没有身份证,没有亲人帮助,不是在收废品,他很有可能就在医院、学校看门扫地。

果然,最终的结果印证了饶型淼的判断。

在同事眼中,饶型淼的想法很特别,总能从毫无头绪的案件中找到一些关键线索。

“或许因为我是理工男,常用理工男的思维来分析问题。”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的饶型淼,本不是公安科班出生,2007年来到新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后,“迷”上了网上追逃工作。

网上追逃,是指公安机关各部门、各警种在日常公安业务工作中,发现可疑人员时,及时与公安网“全国在逃人员信息系统”或“全国在逃人员信息光盘”进行快速查询、比对、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员的侦查机制。

2002年3月6日,公安部以公刑(2002)351号文件下发《关于完善“破案追逃”新机制有关工作的通知》,对保证上网信息质量、落实缉捕奖金、规范移交抓获在逃人员作了具体规定。2005年3月,公安部再次以公刑(2005)403号文件下发《日常“网上追逃”工作考核评比办法(修订)》,开始对网上追逃进行日常考评,使网上追逃成为各警种、各部门日常性的工作。

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在逃嫌疑人,信息研判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饶型淼看来,可供研判的信息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安数据,通过公安内网系统可查的户籍、车辆、酒店住宿、暂住证等信息;另一种是社会数据,包括普通人的衣食住行、消费、快递、游戏娱乐等信息。

“逃犯也是人,网络和手机正在改变普通人的生活,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饶型淼说,在公安网获得一些逃犯的户籍等基本信息后,可以在手机上装的APP进行“碰撞”比对。

饶型淼举例说,饿了么、大众点评、美团等这些餐饮类APP,可以获得一些餐馆信息,嫌犯通过这些软件叫餐,都会留下痕迹;58同城、赶集网上则可能留下租房的信息;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则可以作为逃犯可能隐藏地的分析。

有几次,饶型淼通过校内网(后更名“人人网”)找到嫌犯过去在校园里的信息,同时追根溯源找到了逃犯,“在成为罪犯之前,没有人知道自己将来会犯罪,留下的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破案的线索。”

百变:管道煤气修理工和开豪车的生意人

自从进入刑侦队伍以来,饶型淼几乎每天都要到全国网逃库“逛逛”,将每个逃犯“过筛”,看一看是否办理二代证、是否留下了个人及家庭成员的联系方式、是否办理驾照及名下是否有车辆等等。

2016年2月18日,饶型淼习惯性地在网上巡查,他发现一名南昌籍女子叶某因涉嫌诈骗196万元刚被广西警方网上追逃。分析研判后,一个叶某的电话号码被找到。

“您是叶大姐吗?”饶型淼尝试拨通了电话。“是。你是送机票的吧!”没想到对方正在催要机票。饶型淼灵机一动,马上答道:“我是送机票的,您看送到什么地方?”

“送到赣储大酒店。”电话挂断,饶型淼和同事们火速展开抓捕行动,将等候取票的叶某逮个正着。

有一次,饶型淼发现一名新建籍男子被安徽公安机关网上追逃。通过研究,饶型淼发现再过两天的5月2日是逃犯的生日,“我当时就想,看看能不能在生日上做文章。”

饶型淼说,“5月2日,我拨通了逃犯妻子的电话,说我是蛋糕店的员工,有人为逃犯订了生日蛋糕。”生日这一天,这个在逃人员果然出现了,“蛋糕店员工”饶型淼顺利将其抓获。

为了不轻易打草惊蛇,顺利抓捕在逃人员,饶型淼还尝试过多种身份。他乔装成管道煤气修理工、手拿包裹的快递员、开豪车的生意人……

做好伪装其实并不容易,一些细节有时就决定了抓捕的成败。在饶型淼的车上,放着各种工作服和“道具”,以防“不时之需”。

最让他得意的是,自己车上藏着的交警服,有时能还上演一出“警察假扮警察”的抓人好戏。

“在逃人员都比较注意靠近自己身边的人,有时穿着便衣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而看见穿着交警的衣服,戒备心相对更低一点。”饶型淼说,这时,无论是蹲点观察,还是靠近抓捕,都提供了比较有利的环境。

饶型淼的刑侦入门师傅、南昌公安局新建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吴非非说,追逃工作不仅仅是抓人这么简单。“每一个逃犯背后,都有可能是一个受害者的家庭,也可能产生一个破碎的逃犯家庭,每一个逃犯的到案,也凝聚着一茬茬追逃民警的心血。”

2015年7月,饶型淼再次通过大数据碰撞进行信息研判,将公安部2010年发布的涉及诈骗3700万余元的B级在逃嫌犯李某生抓获。这是南昌警方过去4年抓获的首个公安部B级通缉令在逃嫌犯。

吴非非对自己这个“弟子”赞赏不已,“在‘互联网+’时代,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智慧警察非常重要。从蛛丝马迹中找出线索很困难,更多是将这个当作一份工作,而饶型淼却痴迷于此,最终成了兴趣,还做出了成绩,确实不易。”

痴迷:路遇线索将妻儿“赶下车”

相比追逃时面临的危险以及成功追逃的欣慰,无休、长时间的枯燥研判、踩点蹲守才是饶型淼们的日常。

当刑警10年,饶型淼有7个春节是在单位度过的。母亲也禁不住抱怨:“大过年的,回家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么?”但他一想到追逃就坐不住了,“妈,这逢年过节可是每年抓逃犯的最好时机啊!”

饶型淼的爱人是一名普通的银行职员,周末节假日期间,也被他拉到“追逃一线”帮忙。“蹲点看逃犯,最好有个人陪着,显得不那么刻意,就当夫妻两人出来散步了。”饶型淼如此解释。

2014年3月的一天,是饶型淼爱人分娩前的最后一次产检,他终于挤出时间陪着妻子来到医院。哪知,在排队待检时,又接到情报——此前跟踪研判的一名外省在逃人员出现了。

去,意味着抛下妻子和肚子的孩子,不去,可能抓捕的机会不会再有。

“去吧。”妻子的一句话,让这个已过而立之年、见识过各种大场面的刑警流下眼泪。

饶型淼自知对家人亏欠太多,但一有案子、在逃人员信息,他又一门心思扑在追逃上。

孩子的出生,给饶型淼带来更多幸福,也多了一份愧疚。2014年5月17日,在送刚满月的小孩去打预防针的路上,他又把娘儿俩丢下了。

当天下着暴雨,饶型淼开着车。出于职业习惯,饶型淼常常左右看两边车牌号码。突然,一个尾数为992的车牌映入眼帘,这不就是自己追捕了一年多的万某的路虎汽车么?

“儿子才40天,外面还下着雨,你这要赶我们下车去抓人?”妻子看出了端倪,但也知道拗不过这个痴迷追逃的男人,带着儿子下了车。

半个小时后,万某落网。

“每个逃犯都是一个在社会游荡‘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早一秒清除就少一分危险。”对于痴迷追逃,饶型淼这样解释。

以前的饶型淼总在电脑上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追逃,现在的他成为了一个“手机控”,“移动端的变化太大,再不跟着一起学,咱可就被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