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矢在弦上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导语:成语故事:矢在弦上你听过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个成语的故事吧!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故事:矢在弦上【注音】shǐ zài xián shàng
成语。表义:箭已搭在弦上。
比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也形容事态紧张,一触即发。袁绍命陈琳作讨曹檄文,陈琳领命援笔立就。文章畅快淋漓,结构文辞气势无不精彩;曹操于许都正患头风,览檄毛骨悚然,一身冷汗,头风立愈。后冀州城破,陈琳被捉见操,操问:"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左右劝操杀之;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
这个成语出自《太平御览》。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很有才华,写得一手好文章,原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袁绍的书记官,曾为袁绍写过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为袁绍檄(xí)豫州》。檄文历数曹操罪状,辱骂曹操祖宗三代。在曹败袁而陈琳已归顺曹后,曹操问陈琳原来为何如此辱骂自己。
陈琳回答:“那时为形势所迫,不得已,就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爱才,看到陈琳把问题讲清楚了,并承认了错误,就既往不咎并委以官职。“箭在弦上”比喻形势十分紧迫,已经到了不能不做的地步。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袁绍为了攻打曹操,让陈琳写一篇《为袁绍檄豫州》的檄文,列举曹操的罪状,大骂曹操祖宗三代。袁绍官渡之战败给曹操,陈琳也趁机投靠曹操。曹操问陈琳为什么写那篇檄文,陈琳说那时箭在弦上被袁绍所逼而写。
【典故】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矢在弦上,不可不发。注引《魏志》
【释义】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情况危急
【相近词】箭在弦上、矢在弦上,不得不发
文章相关推荐
- 难忘的一次放学 09-08
- 母校作文 08-28
- 老师,我心疼您 07-11
-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 11-06
- 开学第一天作文200字 11-06
- 关于蜡烛的拟人句推荐 11-04
- 我爱秋季 11-06
- 家乡的年味儿 11-05
- 我是一颗种子 11-06
- 多彩假日 11-06
- 生活的一个小镜头 07-18
- 我的卧室 07-26
- 妈妈我想对您说 11-10
- 表示褒义词的四字成语 11-04
- 未来的衣服 11-05
- 家的味道 11-05
- 雪 07-18
- 我爱我家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