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作文
素材时事论据作文
关于腊八节微信文章【优秀】

关于腊八节微信文章【优秀】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篇一】

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因相传这一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创立佛教的日子即农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称为“佛成道节”。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

关于腊八节吃腊八粥这一风俗的来历,传说很多,有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留下来的。据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他给财主家放牛的时候,常常遭到财主的虐待。一次财主把他关在柴房里不给他饭吃,他饿极了的时候,忽然在柴房里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他扒开老鼠洞,发现老鼠洞里有各种杂粮,但都非常少。朱元璋就把所有的杂粮放在一起煮了一锅粥,他吃起来觉得十分香甜可口。后来他当了皇帝,美味佳肴吃腻了,忽然想吃小时候从鼠洞挖出杂粮煮的粥。他让御厨给他做了一餐各种杂粮放在一起熬成的粥,吃粥的那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满朝文武百官见皇帝吃腊八粥,便纷纷效仿,渐渐传到民间,便成了风俗。

也有传说,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和佛教有关。据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修苦行多年。他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他遇到一个牧女,牧女送粥给他食用。他吃了粥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腊八这天成道。佛教传入我国后,兴建寺庙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效仿佛成道前牧女献粥的传说故事,用各种杂粮和果实熬成粥供佛,此粥便叫腊八粥。后来寺院将腊八粥也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渐渐地便在民间相沿成俗。因为释迦牟尼成佛前是古印度人,这个传说,让腊八节这个传统的节日,沾染了些“洋气”。

不论腊八粥的来历是什么,在寒冷的腊月,精心熬一锅美粥,为家人带去温暖和关爱,真的是一件温馨的事情。将粳米、香米、薏米、红豆、花生、核桃、莲子,栗子淘洗干净,加入冰糖用微火慢炖成香甜腊八粥。若是喜欢吃咸味的粥,则可以加些食盐和碎猪肉末。正是:腊八粥香驱寒意,香甜鲜咸总相宜!腊八粥熬好后,要先祭祀神灵祖先、赠亲送友,然后才是全家食用。为了图个“年年有余”的好兆头,到最后腊八粥总会剩下很多。腊八粥颜色缤纷多彩,口味鲜香诱人。因为腊八粥原料多、熬制时间长,腊八粥营养价值很高且容易被人体吸收。

【篇二】

关于腊八节的传说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饮食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的一年里都不会肚子疼。

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