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作文
素材时事论据作文
2017社会热点论据:“没公车不下乡”现象

2017社会热点论据:“没公车不下乡”现象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导语:江西省鄱阳县凰岗镇石口桥年久失修、隐患严重,影响群众出行。记者向该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刘国南反映此情况,刘称自己只负责办公室工作,不管工程,不方便代传达意见,更无权派人去现场核查。下面是好学生作文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适用话题:职责、自私、懒政、推脱责任、消极

江西省鄱阳县凰岗镇石口桥年久失修、隐患严重,影响群众出行。记者向该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刘国南反映此情况,刘称自己只负责办公室工作,不管工程,不方便代传达意见,更无权派人去现场核查。记者又将此问题反映给该局建设与管理股股长程池元,程则称没人没车,不方便下乡检查。22日晚,记者从鄱阳县纪委获悉,刘国南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并被免去办公室主任职务;程池元受到行政记过处分,并被免去建设与管理股股长职务。

[现象分析]

从那些基层官员“没公车就不下乡”的现象来看,其实是背离了两个本分:首先是背离了职责所在。下乡是职责所系,实属本分,有没有公车都应该下乡,不应讨价还价。享乐在前,拈轻怕重,为了不干事便生硬找借口,这是对自身职责的背弃。然后是一些官员本就不该享受配备公车福利,被拿走公车名正言顺,如果再拿公车说事,消极工作,就属于无理取闹。进而言之,这是对公车改革的阻挠。

车改之前,公务人员出门办事都有公车接送,领导干部上下班都有专车伺候,公车私用也完全不在话下;即使一些地方实行了车改,但由于改革新方案确定的车补标准是比较低的,一些公务人员难免嫌少,甚至理所当然地把车改补贴当成一项福利。为此,不少干部任性地奉行着“没公车不下乡”的思想,这说得轻点叫“懒政”,说得重点就是“为官不为”。干部下乡本是职责所系,不下乡就涉嫌为官不为,而为官不为就是一种腐败。我们讲“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根治“没公车不下乡”现象,关键还在于增强各级干部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只有干部真正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做人民的公仆,才不会把群众的利益放在一边,找这样那样的借口来推脱责任,“没公车不下乡”问题才会得以彻底解决.

[原因]

显性的原因是,公车改革之后面临“人多车少”的局面,想去下乡考察却难以申请到车,而一些地方公车改革方案允诺的车补要么没有落实到位,要么根本无法负担开私家车下乡考察的油钱。人们很快发现,经常下乡、花费较多的干部反而比较吃亏,那些下乡少的干部反而能赚到更多车补。

隐性的原因则是,很多地方对于下乡考察没有硬性要求,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不下乡。在以前有公车的时代,领导干部下乡很方便,但其中有不少走马观花式考察,下不下乡并没实质区别。正因为一些领导干部觉得下乡考察就是走走形式,当公车改革让用车变得困难,他们也就顺理成章地连“装样子”也不愿意了。

[参考对策]

解决“没有公车不下乡”问题:

首先要从领导干部自身做起,给下面干部职工树立榜样和表率作用。切实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成果,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树立群众第一的思想,真正把群众满意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和出发点。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的呼声,多为群众办实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其次要按严格的标准足额发放车补。虽然公车改革干部下乡不再另行派车,但是也有一定的车补,各级党政机关要根据公务员岗位级别及出差范围制定合理的补助标准,并凭下乡记录足额发放车补,让基层干部下乡不觉得吃亏,以此保证下乡调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最后要做好监督和惩罚。“没公车不下乡”的现象,根源在于制度管理不到位,是一些干部服务宗旨不强、理想信念淡化在作祟。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打好制度建设和问责惩罚的“组合拳”。采取严格管理、严格考核、问责追求等制度性措施,让一些借车改打掩护的“太平官、懒管”无空可钻,同时对这种“没公车就不下乡”的干部要进行公开通报,作为干部晋升的一项考核内容。切莫因车改而影响干部服务群众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