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顾炎武故居
时间: 04-12 来源:曾丞辉
游顾炎武故居
寒假的一天,我淋着小雨,踏着愉快的脚步,来到了昆山顾炎武故居。
还未进门,迎面扑来一陈清香。我上前闻了闻,有点银杏树的味道,但想想又不像。于时,我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走了进去。
故居向东,西墙正中上方,有一块小匾,上书“贻安堂”。下方挂着一幅优美的画,画里有山有水,景色宜人。画前面,是两张饱经风霜的八仙桌,四周分散着红木椅子。当年,“贻安堂”是接待尊贵客人的会客厅,而且“贻安堂”还是一位名叫廖纶的县令所书的。据说,顾炎武就是在这儿出生的,他第一次与父亲学习,也是在“贻安堂”开始的。
我走出贻安堂,发现后屋前面是两棵叫不上名字的古树。我立刻明白了那纯净疏淡的清香的来历:原来是那古树所发出的独特香气。
我走上前一看,古树的树皮一层接着一层,一片盖着一片,如鱼鳞般鳞次栉比。走上前去细看,仿佛是一个做工细腻的工艺品,而不是古树。这时,我突然发现树上有几处淡淡的伤痕,原来是当年八国联军攻击而成的。风儿吹过时,树叶“哗哗”地响着,仿佛在诉说着当年悲惨的遭遇……
走进后屋迎面是一个平面电视,上面正讲述着顾炎武那离奇曲折的一生:他二三十岁放弃科举,专心写书。国家灭亡,他奋起抗敌,在外逃亡达数年。母亲和养母惨遭杀身,他忍辱负重。逃亡时期,仍不放下写书,创下了许多教育、政治名著,像《日之禄》《音学五书》……其中最有名的名言便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字字敲击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
顾炎武,一位有着一生传奇的人。他留下的文化遗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作者:江苏昆山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和美西塘文学社五(8)班 曾丞辉
(指导老师:冯瑜)
文章相关推荐
- 未来的书包 11-05
- 栀子花开 11-06
- 水 07-05
- 春的音乐 06-29
- 我为谁而学 08-07
-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锻炼 07-18
- 幸亏我坚持下来 11-05
- 京杭大运河 03-05
- 过年中的那些事 11-06
- 关于描写槐树的好词好句摘抄 11-04
- 草地中的美妙世界 07-26
- 关于迎春花的拟人句 11-04
- 一件不平凡的小事 11-06
- 月夜遐想 11-10
- 作文:一件受委屈的事-小学作文 09-30
- 游木兰花乡 11-09
- 难忘的迎春联欢会记事作文 11-04
- 读《艾晚的水仙球》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