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家乡戏
时间: 11-10 来源:胡淑文
昆山是个开放型城市。听父母说当年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来这里创家立业,把昆山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培育它,建设它,学习这里的文化。我的父母也是其中之一,他们的故乡都在千里之外的地方。
众所周知,昆山有一个数百年的文化名片昆曲。但由于父母并不了解,所以昆曲,曾经对我来说是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熟悉在于昆曲从明代起便扎根于昆山,在昆山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从前,还未有电视时,昆曲便是昆山老一辈人童年的梦。夜晚,清风中,杨树、柳树沙沙作响,不远处的戏台上点着灯,演员们正演着昆曲。池塘中蛙声一片,远处稻香缕缕。夜空中繁星闪烁,地上孩子欢笑嬉闹。而陌生,是因为科技发展迅速,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步入千家万户,除了家中老一辈人外,鲜少有孩子步入昆曲的世界里了。
但是,近年来昆山政府提高了对昆曲的重视程度,在各个学校开展了小昆班”,让专业的老师教孩子们昆曲,让孩子们爱上了昆曲,了解昆曲的魅力,自发的学习昆曲。我也因此了解到了昆曲,爱上了昆曲。
昆曲从民间来,走上了厅堂,走入了画中,漫漫六百年,几经沉浮,然而时间并没有改变昆曲似水的柔情。如今昆曲自画中走来,迈入了寻常百姓家,依旧亭亭玉立。
为了使昆山市民也感受到昆曲的魅力,亭林公园在节假日有时也会在各处演唱《牡丹亭》。课余时间父母也经常带我观赏,我最喜欢的是第十出戏《游园》。每次看前我都兴奋不已,早早地到了场。场地座无虚席,密密麻麻地都是人,凳子早就坐满了。我也只好站着欣赏了。演员们在我焦急的等待下,画着精致的妆容,终于出现在台上。在这出戏中,杜丽娘在侍女春香的引逗下违背父母、塾师的训诫,走出深闺,携春香一起,来到家中后花园。见满园春色正好,丽娘簪着簪子,两鬓别着牡丹花,轻移莲步,穿着绣着牡丹花的作文粉衣,摇着扇子,捋着长长的头发,比照自身,娇柔地自诉,翠生生出落得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镇,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表现出了她对自己拥有美丽容颜的骄傲。身边,侍女春香着红衣,也拿着把扇子,俏皮地走动,不住点头赞同。但是紧接着,杜丽娘又低下头,哀叹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叹自己虽有美丽容颜,但毕竟容颜易老,而自己的佳人还未出现。
听着那熟悉的曲调,在场的老一辈人似乎想起了曾经的事,听着听着,竟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手也打起了拍子,心中漾开了一圈圈涟漪。而我的脑海中也浮现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这句诗。听着那清亮的乐喉,婉转的音韵,看着演员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细细品味,我仿佛穿越百年的时空亲眼看见了牡丹亭中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之间的爱恨情仇,离别愁怨,我的心情也随着这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变化着演员出来谢幕,这时我才恍然发现这出戏已经结束,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其实我本来是不喜欢昆曲的,觉得它太慢了,但是听得久了,就体会到了昆曲的美妙动听,也爱上了昆曲。现在想来,昆曲娓娓道来的演唱方式使很多人都难以接受,究其原因,是昆曲太慢?还是我们太快呢?其实,昆曲慢是有原因的,首先,曲意需慢方能将情引至深处,否则与现在的流行歌曲何异?其次,昆曲曲词的文学价值非一般戏曲所比,若像白话一般随口唱出读出,其意难解。走进昆曲,恍若泛舟湖上,入目皆是清风曳荷,耳闻皆是虫歌蛙鸣,沁鼻乃香远益清,恍若走进了一个奇妙的世界。远离了机车的轰鸣,解脱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将一颗在尘世的被浊染了的心捞起,任它在一场昆曲的新雨中洗净。那时的我是活在理想的国度里,无比自由。至少,这是我对于昆曲的感受。
我爱我的第二故乡我爱我的家乡戏,我为它感到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