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另一个地方去
时间: 11-06 来源:曾煜
是什么时候开始,出发”成为了人人诉诸于的向往?从古代先哲提出的路漫漫兮,我欲上下而求索”,到近现代文人我喜欢出发”,再至当今网络流行的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走”这样一种姿态,以游离的状态穿插于时代变革之中。
回望历史。孟母三迁,为子女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陶渊明隐居深山,追逐内心向往的平静淡泊;魏征三进宣政殿,尽忠谏言;玄藏东渡日本,为宣布佛教文化鞠躬尽瘁。
在时代,各阶层的人士以走”的形式与方法,突破了落后而呆滞的时代局限,完成了或艰巨或轻易,或肆意或正气的人生夙愿,此时的走”与另一个地方”成为了一种梦与实现梦的踏实肯干。
再随着时光行进,俨然置身于一片近代文人的书海。从鲁迅先生言世上无路,走的人需多,方生路。”到余秋雨、余华等文人大家的文化苦旅”,渴求振兴并传播中国文化,再至汪国真、顾城、海子等诗人渴求出发”。如同当时的时代情状,文革,十年灾苦,一切连同文化皆已凋敝,早废皆已,从皆如牲口般劳作,无从向往,于是思想精神死气沉沉。
那时,由文人墨客口中迸出的几个梦幻主义或者说带有积极的向上主义的词与文章。成就了女人救世的梦想与心理准则,也成为了如牛作文般劳作的人民心中的慰藉。
如同余华的《活着》中谈及当时的人们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这使一种激进的口号多么地必要,也使这样一种口号多么无用,又有谁能够轻易地实现呢?在冗杂的劳动生活中还有什么人能抽出心神吗?
但当代人做到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此时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渐渐浮出了人心水面。
几乎每个正常人都开始学着去享受生活,买更大更精美的房子,穿更合身更艳丽的服饰,吃更贵更健康的饮食,看更新更深遂的书籍。
我们逐渐发现人们对工作对于生活的向往,由原始人的古人的时期的那种适应”的走(适应外界与内心秩序),慢慢衍化为了近代的出发”的走,乃是现代的逃离”走,一种原始的野性的对于旧事物的叛逆,对于新事物的向往。正带着牵引着人民不断地向前进,无论是适应”出发”或逃离”也只是在动之变化着,轮回着。
所以,当你把出发”等词或逃”、不愿改变”等词挂在你嘴边时,我不会去赞同你或反驳你,因为我知道,一切的短暂的停留或短暂的前行,只要你怀着一种人类自古不变的向往与反抗的叛逆,你便是在走,在前行,只是未知方向与目的地而已。
不过,走,可另一个地方去”,这件事本身便很酷。
- 谁的朋友多? 07-30
- 孙悟空整容记 11-07
- 一盆紫色的小花 08-29
- 怀念奶奶 11-04
- 听党话跟党走 09-10
- 鬼屋历险记 11-05
- 大自然的故事 09-03
- 鼓励学习的谚语集锦 11-04
- 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后感 11-10
- 我们的中国梦 09-07
- 大自然的美 07-06
- 秋天的色彩 09-04
- 小蚂蚁搬家 09-30
- 这件事我做对了 09-22
- 2017热点描写雾霾感受的句子 11-04
- 有关描写天鹅的拟人句 11-04
- 描写端午节的精彩段落 11-04
- 假如我是一名摄影师 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