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明月
时间: 11-06 来源:丁甚乐
小时候,我还不懂事,并不知道所谓的月亮是什么,只知道当夜深人静时,天空中会出现一个既像大大的盘子、又有点像月饼的东西。
每当我抬头仰望天空,想着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时,妈妈就会告诉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这时,我会稚气地问:白玉盘长啥样呢?”妈妈总是耐心地告诉我:咱们客厅不是就有吗?它滑滑的、亮亮的、白白的。”
这时,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用手摸摸脑袋。
我读诗一定始于某个夜晚。因为李白的《静夜思》,是我会背的第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妈妈教我读时,我一头雾水,并不知道为什么诗人要举头望明月”。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月亮代表思乡。看到月亮,仿佛就回到了家乡。
诗人仰望月亮,就是在思念家乡。
后来作文,我又读到《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才彻底明白诗人杜甫那种思念家乡、迫切回乡的心情。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读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我总感觉这首诗就像一幅春花秋月的水墨画,美轮美奂,令人震撼。
而现在,我在读白居易的《长恨歌》,诗中处处可见月亮”的踪影。比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两相对照,不正把唐玄宗思念爱妃的心情写活了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感动了我,也让我对白居易的诗颇有兴趣。
渐渐的,我对诗词更有兴趣了,诗中的故事仿佛越来越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告诉自己,要轻叩诗歌的大门,走进诗词的世界,探索中华民族诗歌的奥秘!
文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