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宁静无以致远
时间: 11-06 来源:马佳音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生如此,学习亦如此。要想将学习学得透彻、精细,就必须静下心来感受知识的奇妙,感受远方的安宁。
焦躁”是当代中学生的通病,繁重的课业负担,父母老师的殷切盼望,加上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成功的渴求,使得大多数学生总想着一步登天,对自己的实力过于乐观,而实际上学到胸中的知识却难有几分。急功近利几乎是每一个的天性,而现实与生活却迫使我们搓掉这几分锐气,以平和的心态学习。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很快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潜心创作新作;卡梅隆在推出轰动一时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之后,静心筹备多年,终以一部《阿凡达》享誉全球;宋濂静心苦学多年而卒或有所闻”伟人正因懂得追求宁静而成功,而学习也只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才能学有所成。
学习的态度总是关系到学习的成效。紧行无好步”、欲速则不达”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因此在那一句慢工出细活”的一个慢”字里,我们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细活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学后即忘还是学以致用?是为一世繁华,集功名利禄与一身,还是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这终归是作文我们自己的选择。无论是三十功名尘与土”还是一蓑烟雨任平生”,学海无涯,人有竟时,生命到最后,都归于平淡。倒不如一开始便怀揣一颗平和之心,沉着面对一切。
林徽因曾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的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宁静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并不是终日闭关苦读,而是即使置身闹市,心中也能为学习留一片清净。人生没有捷径,学习更没有捷径,只有淡定而学,才能事半功倍。陶渊明晚年归隐田园,醉心农耕。首先,他拥有清欢”的生活态度,才会发现自然的美好,才会在当时动荡的朝局中隐世而居,才会创作出诸多对后世影响极深的佳作。在清晨的初露与朝阳中感受自然的奇妙,在山间的鸟鸣与花语中寻求心灵的安宁,在云淡风轻之中学到人生的真正意义。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南怀瑾在多年探索之后终于发出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其深陷临考综合症”而焦虑不安,不如找回最初的宁静,让宁静不仅仅成为我们的一种态度,更是成功路上一块坚实的垫脚石,终有一日能够开出灿烂的花。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 我喜欢桃花作文三年级 11-07
- 神秘的感恩节礼物 11-06
- 可爱的“彤彤”和“橙橙” 08-07
- 秋之旅 09-02
- 为自己喝彩 11-04
- 我找到了自信 06-29
- 聆听春天的脚步 11-05
- 形容女人魅力的词语 11-04
- 优秀想象作文:未来月球 09-10
- 夏尔 07-18
- 2016年猴年元宵灯谜大全 11-04
- 新版乌鸦喝水 11-10
- 四姑娘的接力赛 07-28
- 未来的房子 08-09
- 美丽的家乡 08-25
- 吹牛比赛 09-06
- 友情的句子精选 11-04
- 大雨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