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郄
- 拼音xì
- 首字母q
- 部首阝
- 注音ㄒㄧˋ
- 部首笔划2
- 总笔画8
- 繁体字郤
-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形声
- 86五笔QDCB
- 98五笔RDCB
- UniCodeU+90C4
- 四角号码47727
- 仓颉KINL
郄的书写笔顺
1丿
撇
2丶
点
3一
横
4丿
撇
5𠃋
撇折
6丶
点
7㇌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8丨
竖
郄的基本解释
● 郄 qiè ㄑㄧㄝˋ ◎ 姓。
郄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郄 xì 〈名〉 (1) (同“郤”。也作“隙”) (2) 空隙;裂缝 [crack] 郄,同隙。——《正字通》 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素问》 (3) 古地名 [Xi,a fief] 郤,地名。晋大夫 叔虎邑。或作郄。——《集韵》
郄的汉语字典
[①][xì][《廣韻》綺戟切,入陌,溪。]亦作“郄1”。(1)古地名。在今山西省沁水下游。(2)通“隙”。孔隙,缝隙。(3)通“隙”。嫌隙。(4)通“隙”。开始,初始。(5)姓。春秋楚有郤宛。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穀梁传》作“郄宛”。[②][què]同“卻1”。亦作“郄2”。(1)后退;退却。(2)副词。表示转折。[③][jí]亦作“郄3”。
音韵参考
[平水韵]:入声十药·入声十一陌
郄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下】【邑字部】 郄;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270第26【集韻】【正韻】𠀤乞逆切,音𨻶。與郤同。地名。 又姓。【集韻】晉大夫郄獻子,食邑于郄,因氏。通作郤,與卩部㕁別。 又與𨻶同。【史記·張釋之傳】雖錮南山,猶有郄。【前漢書】作𨻶。【莊子·知北遊】若白駒之過郤。
郄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