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髁
- 拼音kē
- 首字母k
- 部首骨
- 注音ㄎㄜ
- 部首笔划9
- 总笔画17
- 繁体字髁
-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形声
- 86五笔MEJS
- 98五笔MEJS
- UniCodeU+9AC1
- 四角号码76294
- 仓颉BBWD
髁的书写笔顺
1丨
竖
2𠃍
横折
3𠃍
横折
4丶
点
5㇇
横撇/横钩
6丨
竖
7𠃌
横折钩
8一
横
9一
横
10丨
竖
11𠃍
横折
12一
横
13一
横
14一
横
15丨
竖
16丿
撇
17㇏
捺
髁的基本解释
● 髁 kē ㄎㄜˉ ◎ 骨头上的突起,多长在骨头的两端,亦指大腿骨或膝盖骨。
髁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髁 kē 〈名〉 (1) 股骨 [tighbone;femur] 髁,髀骨也。——《说文》。段玉裁注:“髀骨,犹言骰骨也。” (2) 尾骨 [coccyx] 髁,尻骨。——《一切经音义》引《三苍篇》 (3) 踝骨。也作“踝” [anklebone] 群儿坌涌,各持砖瓦击其髁…次日,家人寻之归,两足青紫。——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 膝骨。也 指膝部 [kneecap] 髁,膝骨。——《广韵》 (5) 膝端为髁,踵两旁圜骨为髁 [condyle]。如:肱骨髁;股骨髁
髁的汉语字典
[①][kē][《廣韻》苦卧切,去過,溪。][《廣韻》苦禾切,平戈,溪。](1)股骨。(2)尾骨。(3)膝骨。(4)踝骨。(5)不正貌。一说,谨刻。(6)通“裸”。参见“髁身”。[②][kuà][《廣韻》苦瓦切,上馬,溪。]髋骨。
音韵参考
[广 韵]:苦禾切,下平8戈,kuō,果合一平戈溪[平水韵]:下平五歌·上声二十一马·去声二十一个[粤 语]:fo1
髁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亥集上】【骨字部】 髁;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449第46【唐韻】【集韻】𠀤苦臥切,音課。【說文】髀骨也。【博雅】臎髁,𩪜也。【廣韻】膝骨。 又【集韻】苦果切,音顆。又苦禾切,音科。義𠀤同。 又【集韻】苦瓦切,音跨。【莊子·天下篇】謑髁無任。【釋文】謑髁,不正貌。王云:猶謹刻也。【韻會】髁,今作骻。 又【集韻】苦會切,音檜。義同。或作𡱼。
髁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