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旛
- 拼音fān
- 首字母f
- 部首方
- 注音ㄈㄢ
- 部首笔划4
- 总笔画18
- 繁体字旛
-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
- 86五笔YTTL
- 98五笔YTTL
- UniCodeU+65DB
- 四角号码08269
- 仓颉YSOHW
旛的基本解释
● 旛 fān ㄈㄢˉ ◎ 同“幡”。
旛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旛 fān 〈名〉 同“幡”。长幅下垂的旗 [pennant;long,narrow flag]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旛出石头。—— 唐·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旛的汉语字典
[①][fān][《廣韻》孚袁切,平元,敷。][《廣韻》附袁切,平元,奉。]亦作“旙1”。(1)长幅下垂的旗。亦泛指旌旗。后作“幡”。(2)见“旛旛”。
音韵参考
[广 韵]:附袁切,上平22元,fán,山合三平元並[平水韵]:上平十三元[唐 音]:pi?n[国 语]:fān[粤 语]:faan1[闽南语]:hoan1
旛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下】【方字部】 旛;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485第09【廣韻】【集韻】【韻會】𠀤孚袁切,音番。【說文】幅胡也。【註】徐鉉曰:胡,幅之下垂者也。【釋名】旛,幡也。其貌幡幡然也。【玉篇】旌旗總名也。【後漢·禮儀志】立靑旛。 又【廣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𠀤音煩。義同。
旛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