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字典
z开头拼音
拼音zhi的汉字大全
徵的拼音意思组词笔划部首成语有那些
汉字
拼音zhǐ
首字母z
部首
注音ㄓˇ
部首笔划3
总笔画15
繁体字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
86五笔TMGT
98五笔TMGT
UniCodeU+5FB5
四角号码28240
仓颉HOUGK

徵的书写笔顺


1丿
2丿
3
4
5
竖折/竖弯
6
7
8
9
10
11
12丿
13
14丿
15

徵的基本解释


zhǐ  ㄓˇ ◎ 古代五音之一。用來表示音調高低的詞。相當於西樂音階中的 sol(即简谱“5”)。《周禮•春官•大師》:“皆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羽。”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五音者,宮、商、角、徵、羽。”

徵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hǐ  〈名〉 (1) 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的第四音。相当于工尺谱上的“六”,现在简谱上的“5”[ “6”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al notation or “5”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徵,五声之一,弦用五十四丝,其声清。——《正字通》 (2) 又如:徵羽(宫、商、角、徵、羽五声音节中的后两音) (3) 另见 zhēng 

徵的汉语字典


[①][zhēng][《廣韻》陟陵切,平蒸,知。]亦作“徴1”。(1)预兆;迹象。(2)引申为象征。(3)证明;证验。(4)表现;表示。参见“徵實”、“徵數”。(5)质问;询问。(6)取信。(7)征召;征聘。多指君召臣。(8)谓收捕。(9)指所征召的徒役。(10)征收。(11)招致,招惹。(12)求取;索取;征取。(13)成。(14)主管。参见“徵藏史”。(15)姓。三国吴有徵崇。见《三国志·吴志·程秉传》。[②][chéng][《集韻》持陵切,平蒸,澄。]亦作“徴2”。(1)通“懲”。警戒;惩罚。(2)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澄城县。[③][zhǐ][《廣韻》陟里切,上止,知。]亦作“徴3”。古五音之一。

音韵参考

[广 韵]:陟陵切,下平16蒸,zhēng,曾開三平蒸知[平水韵]:下平十蒸[唐 音]:*dji?ng[国 语]:zhēng,zhǐ[粤 语]:zi2zing1[闽南语]:cheng1,teng1,tin1

徵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寅集下】【彳字部】 徵;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370第41〔古文〕𢾷𢽠𡈼𢽡【唐韻】陟陵切【集韻】【韻會】知陵切,𠀤陟平聲。【說文】召也。从微省。𡈼爲徵,行於微而文達者,卽徵之。【周禮·天官·宰夫】掌百官府之徵令。【註】別異諸官,以備王之徵召。【周語】唯官是徵。 又【廣韻】證也,明也。【書·洪範】念用庶徵。【左傳·昭三十年】且徵過也。【註】徵,明也。 又【廣韻】成也。【儀禮·士昏禮】納徵。【註】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昏禮。 又問也。【左傳·僖四年】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又斂也。【周禮·地官】閭師以時徵其賦。【疏】閭師徵斂百里內之賦貢。 又求也。【史記·貨殖傳】物賤之徵貴。【註】徵,求也,謂此處物賤,求彼貴賣之。 又【爾雅·釋詁】徵,虛也。 又姓。【廣韻】吳太子率更令河南徵崇。 又【集韻】持陵切,音懲。縣名。【左傳·文十年】泰伯伐晉,取北徵。【音義】今徵縣。【史記·河渠書】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前漢·地理志】左馮翊有徵縣。【註】卽今之澄城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里切,知上聲。【玉篇】宮徵也。【爾雅·釋樂】徵謂之迭。【樂書】聲出於心,而齒合吻開,爲之徵。徵,火也,其性烈而善燭。五音配夏。【禮·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又【樂記】徵爲事。【疏】徵屬夏,夏時生長萬物,皆成形體。事亦有體,故以徵配事也。【風俗通】徵者,祉也。物盛大而繁祉也。五行爲火,五常爲禮,五事爲視。凡歸爲事。 又與懲通。【荀子·正論篇】凡𠛬人之本,禁暴惡惡,且徵其來也。 又與征通。【史記·三王世家】非敎士不得從徵。 又叶陟隆切,音中。【班固·靈臺詩】乃經靈臺,靈臺旣崇。帝勤時登,爰考休徵。

徵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