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鞮
- 拼音dī
- 首字母d
- 部首革
- 注音ㄉㄧ
- 部首笔划9
- 总笔画18
- 繁体字鞮
-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
- 86五笔AFJH
- 98五笔AFJH
- UniCodeU+97AE
- 四角号码46581
- 仓颉TJAMO
鞮的书写笔顺
1一
横
2丨
竖
3丨
竖
4一
横
5丨
竖
6𠃍
横折
7一
横
8一
横
9丨
竖
10丨
竖
11𠃍
横折
12一
横
13一
横
14一
横
15丨
竖
16一
横
17丿
撇
18㇏
捺
鞮的基本解释
● 鞮 dī ㄉㄧˉ ◎ 用兽皮制的鞋:“一春当费鞮二緉。” ◎ 〔鞮鞻(lóu)氏〕中国周代乐官名,掌四夷之乐与其声歌。” ◎ 古代释译官:“光景所照,鞮象必通。”
鞮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鞮 dī 〈名〉 古代用皮制的鞋 [leather shoes]
鞮的汉语字典
[①][dī][《廣韻》都奚切,平齊,端。](1)革履。皮鞋的古称。(2)翻译的古称。指把别种语言译成汉语。
音韵参考
[广 韵]:都奚切,上平12齊,dī,蟹開四平齊端[平水韵]:上平八齐[粤 语]:dai1
鞮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中】【革字部】 鞮;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390第13【唐韻】都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𠀤音低。【說文】革履也。【玉篇】單履也。【揚子·方言】自關而東,複履下襌者謂之鞮。【註】今韋鞮也。【禮·曲禮】鞮屨。【註】鞮屨無絇之菲也。【疏】謂無絇飾履也。履以絇爲飾,凶,故無絇也。【戰國策】甲盾鞮鍪。【註】鞮,革履。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鞮鞻氏。【註】鞮屨,四夷舞者所屝也。 又【禮·王制】西方曰狄鞮。【註】鞮之言知也。今冀都有言狄鞮者。【前漢·司馬相如傳】狄鞮之倡。【註】韋昭曰:狄鞮,地名。在河內。出善倡者。 又【揚子·法言】東鞮北女,來貢其珍。 又地名。【左傳·昭二十八年】樂霄爲銅鞮大夫。【註】上黨銅鞮縣。【史記·仲尼弟子傳】銅鞮伯華。【註】銅鞮,晉大夫羊舌赤之邑,世號赤曰銅鞮伯華。又【後漢·和帝紀】追至和渠北鞮海。 又人名。【左傳·昭十五年】以鼓子䳒鞮歸。 又姓。【前漢·匈奴傳】單于姓攣鞮氏。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亦革履也。 【集韻】或作䩚。
鞮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