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馘
- 拼音guó
- 首字母g
- 部首首
- 注音ㄍㄨㄛˊ
- 部首笔划9
- 总笔画17
- 繁体字馘
-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形声
- 86五笔UTHG
- 98五笔UTHG
- UniCodeU+9998
- 四角号码83650
- 仓颉TUIRM
馘的书写笔顺
1丶
点
2丿
撇
3一
横
4丿
撇
5丨
竖
6𠃍
横折
7一
横
8一
横
9一
横
10一
横
11丨
竖
12𠃍
横折
13一
横
14㇀
提
15㇂
斜钩
16丿
撇
17丶
点
馘的基本解释
● 馘 guó ㄍㄨㄛˊ ◎ 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
馘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馘 guó 〈动〉 (形声。从耳,或声。本义:古代战争割取敌人的左耳,用以计数报功)同本义 [cut off left ear] 馘,军战断耳也。春秋传曰:“以为俘馘。——《说文》 馘,获也。——《尔雅》 攸馘安安。——《诗·大雅·皇矣》 以馘馘告。——《礼记·王制》 俘二百八十人,馘百人。——《左传》词性变化 ◎ 馘 guó 〈名〉 割下的左耳 [cut off left ear] 矫矫虎臣,在泮献馘。——《诗·鲁颂·泮水》 献馘万计。——《三国志·武帝纪》
馘的汉语字典
[①][guó][《廣韻》古獲切,入麥,見。]亦作“聝1”。(1)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或俘虏的左耳以计数献功。(2)指所割下的耳朵。(3)指俘虏。(4)断,割。(5)诛戮;消灭。[②][xù][《集韻》況壁切,入錫,曉。]脸,脸面。
音韵参考
[上古音]:职部見母,ko?k[广 韵]:古獲切,入21麥,guo,梗合二入耕見[平水韵]:入声十一陌[粤 语]:gwik1[闽南语]:hek8
馘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下】【首字部】 馘;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428第13【廣韻】【韻會】古獲切【集韻】骨或切【正韻】古伯切,𠀤音蟈。【玉篇】截耳也。【說文】軍戰斷耳也。【詩·大雅】攸馘安安。【註】軍法,獲而不服,則殺而獻其左耳。【禮·王制】以訊馘告。【註】訊是生者,馘是死而截耳者。【爾雅·釋詁】馘,獲也。【註】今以獲賊耳爲馘。又【五音集韻】呼狊切,音洫。面也。【莊子·列禦𡨥】槁項黃馘。 【說文】本作聝。【字林】截耳則作耳旁,獻首則作首旁。 又叶况壁切,音翕。【詩·魯頌】矯矯虎臣,在泮獻馘。叶上德服。考證:〔【說文】軍戰斷首也。〕 謹照原文斷首改爲斷耳。
馘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