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渜
- 拼音nuǎn
- 首字母n
- 部首氵
- 注音ㄋㄨㄢˇ
- 部首笔划3
- 总笔画12
- 繁体字渜
- 字体结构独体结构
- 造字法
- 86五笔IDMD
- 98五笔IDMD
- UniCodeU+6E1C
- 四角号码31184
- 仓颉EMBK
渜的基本解释
● 渜 nuǎn ㄋㄨㄢˇ ◎ 热水:“渜濯弃于坎。”
渜的汉语字典
[①][nuǎn][《廣韻》乃管切,上緩,泥。][《廣韻》奴亂切,去换,泥。]亦作“湪2”。温水。参见“渜濯”。[②][nuán][《集韻》奴官切,平桓,泥。]水名。今河北省滦河。
音韵参考
[广 韵]:乃管切,上24緩,nuǎn,山合一上桓泥[国 语]:nuǎn[粤 语]:nyun5
渜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渜;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633第43〔古文〕湪【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乃管切,音煗。【說文】湯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奴官切,煗平聲。水名,在遼西肥如縣。 又【集韻】乳兗切,音耎。濯也。 又【廣韻】【集韻】𠀤奴亂切,音偄。浴餘汁也。或作濡。【儀禮·士喪禮】渜濯棄于坎。【註】沐浴餘潘水也。古文渜作湪。荆沔之閒語。【疏】潘水旣經溫煮,名之爲渜。 又【集韻】奴昆切,音黁。義同。
渜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韩国明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