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蚑
- 拼音qí
- 首字母q
- 部首虫
- 注音ㄑㄧˊ
- 部首笔划6
- 总笔画10
- 繁体字蚑
-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
- 86五笔JFCY
- 98五笔JFCY
- UniCodeU+8691
- 四角号码54147
- 仓颉LIJE
蚑的基本解释
● 蚑 qí ㄑㄧˊ ◎ (虫子)爬动:“蠉飞蠕动,蚑行哙息。” ◎ 一种小虫:“蚑、蟜、蝼、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
蚑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蚑 qí 〈动〉 (1) 虫类徐行 [slowly move;slowly moving in the manner of a worm] 蚑,行也。从虫,支声。——《说文》。按,虫行也。 蚑行哙息。——《淮南子·俶真》 (2) 又如:蚑行(昆虫举首而行的样子)词性变化 ◎ 蚑 qí 〈名〉 (1) 虫名。蟢蛛 [Tetra-gnatha] 蚑蛷,多足虫也。——《声类》 蚑蟜蝼蚁。——枚乘《七发》 昆蚑感惠。——《七命》 (2) 又如:蚑蛷(虫名。多脚,形如小蜈蚣,青黑色);蚑蛲(多足的蚑虫和没脚的蛲虫。常用以指低等动物) (3) 蟛蚑 [amphibious crab]。又名“蟛蜞”。甲壳纲。似蟹,体小,螯足无毛,红色;步足有毛,穴居近海地区江河沼泽的泥岸中
蚑的汉语字典
[①][qí][《廣韻》巨支切,平支,羣。][《廣韻》去智切,去寘,溪。](1)动物徐行。(2)引申为虫类。(3)虫名。蟢蛛。(4)水蛭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二·水蛭》。(5)传说中的山精名。(6)见“蟛蚑”。
音韵参考
[广 韵]:巨支切,上平5支,qí,止開三平支A群[平水韵]:上平四支·去声四寘[粤 语]:kei4
蚑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中】【虫字部】 蚑;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1077第28【唐韻】巨支切【韻會】翹移切,𠀤音祇。【說文】蚑蚑,蟲行貌。【王褒·洞簫賦】蚑行喘息。【註】凡生類之行皆曰蚑。【成公綏·天地賦】蚑行蠕動,方聚類分。 又蟲名。【古今注】長蚑,蠨蛸也,身小足長,故謂長蚑。 又【正韻】去冀切,音器。亦蟲行貌。 又【類篇】渠羇切,音奇。義同。 【集韻】與跂通。
蚑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