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睤
- 拼音bì
- 首字母b
- 部首目
- 注音ㄅㄧˋ
- 部首笔划5
- 总笔画13
- 繁体字睤
-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
- 86五笔HLGJ
- 98五笔HLGJ
- UniCodeU+7764
- 四角号码66021
- 仓颉BUWML
睤的基本解释
● 睤 bì ㄅㄧˋ 又 pì ㄆㄧˋ ◎ 古同“睥”。
睤的汉语字典
[①][pì][《廣韻》匹詣切,去霽,滂。]亦作“睤1”。“俾2”的被通假字。视。
音韵参考
[粤 语]:pai5
睤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目字部】 睤;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811第01【廣韻】匹詣切【集韻】【韻會】匹計切,𠀤音媲。【玉篇】左睤右睨。【集韻】睤睨,邪視也。 又通作㑭。【史記·信陵君傳】㑭睨,故久立。 又通作辟。【前漢·息夫躬傳】辟倪兩宮閒。 又通作䁹。【晉書·列傳】䁹睨漢廷。 又【宋史·儀衞志】睤睨,如華蓋而小。【唐書·儀衞志】作俾倪。 又【釋名】城上垣曰睤睨。言於其孔中睤睨非常也。一作𡌨堄。與陴,壀𠀤通。 又【集韻】普米切,媲上聲。義同。 下从丌。俗作睤,非。考證:〔【釋名】城上垣曰睤睨。言其於孔中睤睨非常也。〕 謹照原文其於改於其。
睤的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