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斂
- 拼音liǎn
- 首字母l
- 部首攵
- 注音ㄌㄧㄢˇ
- 部首笔划4
- 总笔画17
- 繁体字斂
-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
- 86五笔WGKT
- 98五笔WGKT
- UniCodeU+6582
- 四角号码88840
- 仓颉OOOK
斂的书写笔顺
1丿
撇
2丶
点
3一
横
4丨
竖
5𠃍
横折
6一
横
7丨
竖
8𠃍
横折
9一
横
10丿
撇
11丶
点
12丿
撇
13丶
点
14丿
撇
15一
横
16丿
撇
17㇏
捺
斂的基本解释
● 斂 (敛) liǎn ㄌㄧㄢˇ 〈動〉 ◎ 聚集、收集。如:斂財。唐·王勃《餞韋兵曹》:“川霽浮煙斂,山明落照移。”《聊齋志異·卷十一·竹青》:“訊知其由,斂貲送歸。” ◎ 約束、節制。如:收斂;斂容。《漢書·卷七十六·張敞傳》:“此言尊貴所以自斂制,不從恣之義也。”《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寶玉見了父親,神志略斂些,片時清楚,也沒什麼大差。” ◎ 退縮。見“斂手”、“斂足”等條。 ◎ 為死者更衣入棺。通“殮”。如:殯斂。宋·錢公輔《義田記》:“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 〈名〉 ◎ 賦稅。《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資治通鑑·卷二五二·唐紀六十八·僖宗乾符二年》:“民之困於重斂者爭歸之,數月之間,眾至數萬。” ◎ 姓。如五代時有斂憲。
斂的汉语字典
[①][liǎn][《廣韻》良冉切,上琰,來。][《廣韻》力驗切,去豔,來。]亦作“歛1”。“敛1”的繁体字。亦作“襝1”。(1)聚集。(2)收获。(3)征收,索取。(4)赋税。(5)收藏。(6)指收购儲藏。(7)约束,节制。(8)不足。(9)磨砺。(10)收缩。(11)犹还。(12)通“殮”。给死者穿衣,入棺。(13)通“瀲”。参见“斂斂”。(14)姓。《姚秦录》有将军敛宪、敛方、敛岐,皆羌族首领。见《通志·氏族四》。[②][lián][《集韻》離鹽切,平鹽,來。]“敛2”的繁体字。见“斂2盂”。
音韵参考
[上古音]:谈部来母,liam[广 韵]:良冉切,上50琰,liǎn,咸開三上鹽A來[平水韵]:上声二十八琰·去声二十九艳[唐 音]:li??m,li??m[国 语]:liǎn,lián,liàn[粤 语]:lim6[闽南语]:liam2,lim2
斂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下】【攴字部】 斂;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476第02【唐韻】良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冉切,𠀤音䭑。【說文】收也。【爾雅·釋詁】聚也。【疏】斂者,率聚也。【詩·小雅】此有不斂穧。【疏】不收斂之穧束也。【書·洪範】斂時五福。【疏】以斂聚五福之道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 又【儀禮·聘禮】斂〈方亶〉。【註】斂,藏也。 又【博雅】斂,取也。又欲也,予也,略也。 又姓。【左傳·定七年】公斂處父御孟懿子。【廣韻】姚秦錄有輔國將軍斂憲。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力驗切,音爁。義同。 又【集韻】離鹽切,音廉。斂盂,地名。【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齊侯盟于斂盂。【註】衞地。【釋文】斂,徐音廉。【韻會】作歛,非。互詳欠部歛字註。考證:〔【左傳·僖二十八年】齊侯晉侯會於斂盂。〕 謹照原文改晉侯齊侯盟于斂盂。
斂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