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癅
- 拼音liú
- 首字母l
- 部首疒
- 注音ㄌㄧㄡˊ
- 部首笔划5
- 总笔画17
- 繁体字癅
- 字体结构右下开口
- 造字法
- 86五笔UGAL
- 98五笔UGJL
- UniCodeU+7645
- 四角号码00162
- 仓颉KMLW
癅的基本解释
● 癅 liú ㄌㄧㄡˊ ◎ 古同“瘤”。
癅的汉语字典
[①][liú][《廣韻》力求切,平尤,來。][《廣韻》力救切,去宥,來。]亦作“癅1”。“柳2”的被通假字。(1)谓人和动物体表或筋骨间组织增生所形成的肉疙瘩。(2)树木干、根外皮隆起的块状物。
音韵参考
[粤 语]:lau4
癅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疒字部】 癅;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780第30〔古文〕𥏵【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畱。【說文】腫也。【玉篇】瘜肉也。【廣韻】肉起疾。【釋名】癅,流也。血流聚所生癅腫也。【正字通】癅肬二病似同實異。與肉偕生者爲肬,病而漸生者爲癅。【抱朴子勗學卷】粉黛至,則西施以加麗,而宿癅以藏醜。 又【韻會】或作𦠝。通作旒。【公羊傳·襄十六年】君若贅旒然。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救切,音溜。義同。考證:〔又【韻會】作𦠝。通作旈。【公羊傳·襄十六年】君若贅旈然。〕 謹照原文兩旈字俱改旒。
癅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