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虺
- 拼音huǐ,huī
- 首字母h
- 部首虫
- 注音ㄏㄨㄟˇ,ㄏㄨㄟ
- 部首笔划6
- 总笔画9
- 繁体字虺
- 字体结构右上开口
- 造字法
- 86五笔GQJI
- 98五笔GQJI
- UniCodeU+867A
- 四角号码15213
- 仓颉MULMI
虺的书写笔顺
1一
横
2丿
撇
3乚
竖弯钩
4丨
竖
5𠃍
横折
6一
横
7丨
竖
8一
横
9丶
点
虺的基本解释
● 虺 huǐ ㄏㄨㄟˇ ◎ 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虺蜮(虺、蜴、蜮都是害人的毒物,喻奸恶小人)。为虺弗摧,为蛇若何(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办?原喻要趁敌人弱小时就把它消灭,后泛指坏人要及早除掉)。
虺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虺 huī 另见 huǐ 基本词义◎ 虺 huǐ 〈名〉 (1) (形声。从虫,兀( wù)声。本义:蜥蜴) (2) 同本义 [lizard] 胡为虺蜴。——《诗·小雅·正月》。陆疏:“一名蝾螈,水蜴也。或谓之号蟪,或谓之蛇毉。” 为虺弗摧。——《国语·吴语》 (3) 又如:虺易(蜥蜴);虺蜓(蜥蜴和壁虎);虺蜥(蜥蜴) (4) 毒蛇,俗你土虺蛇,大毒蛇。泛指蛇类 [venomous snake] 虺,蛇属,细颈大头,色如绶文,大者长七八尺。——《字汇》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虺,蝰地。——《广雅》 雄虺九首。——《楚辞·天问》 王虺骞只。——《楚辞·大招》 (5) 又如:虺豺(泛指毒蛇猛兽);虺蛇(毒蛇。亦喻恶人);虺民(毒蛇似的人);虺螫(毒蛇咬);虺蛇入梦(生女的徵兆);虺皮(蛇皮) (6) 另见 huī
虺的汉语字典
[①][huǐ][《廣韻》許偉切,上尾,曉。]亦作“蘬2”。亦作“螝2”。(1)古称蝮蛇一类的毒蛇。通常指土虺蛇,色如泥土。借指土灰色。(2)泛称小蛇。(3)蜥蜴类动物。(4)见“虺韡”。(5)武则天讨平越王贞、琅邪王沖等唐宗室的起兵叛抗后,削其属籍,改姓为“虺”。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②][huī][《廣韻》呼懷切,平皆,曉。][《廣韻》呼恢切,平灰,曉。]见“虺2隤”。
音韵参考
[广 韵]:呼懷切,上平14皆,huāi,蟹合二平皆曉[平水韵]:上平十灰·上声五尾[粤 语]:fui1wai2
虺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中】【虫字部】 虺;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077第03〔古文〕虫【唐韻】【正韻】許偉切【韻會】詡鬼切,𠀤音卉。【廣韻】蛇虺。【詩·小雅】維虺維蛇,女子之祥。【爾雅·釋魚】蝮虺。詳蝮字註。 又王虺。【楚辭·大招】王虺騫只。【註】王虺,大蛇。 又水虺。【述異記】水虺,五百年爲蛟。 又姓。【潛夫論】虺氏,皆子姓也。【唐書·則天本紀】削越王貞及琅琊郡王沖屬籍,攺其姓爲虺氏。 又人名。【書·仲虺之誥疏】仲虺居薛以爲湯左相。 又【博雅】虺虺,聲也。【詩·邶風】虺虺其雷。【傳】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 又【正韻】呼回切,音灰。喧虺。詩虺虺其雷,亦讀平聲。 又【爾雅】虺隤,病也。【詩·周南】我馬虺隤。 又與螝通。【顏氏家訓】《韓非子》曰:蟲有螝者,一身兩口,爭食相齕,遂相殺也。茫然不識此字何音,後見《古今字譜》是虺字。○按螝當作虺。考證:〔【爾雅·釋蟲】蝮虺。〕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虺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