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誖
- 拼音bèi
- 首字母b
- 部首言
- 注音ㄅㄟˋ
- 部首笔划7
- 总笔画14
- 繁体字誖
-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
- 86五笔YFPB
- 98五笔YFPB
- UniCodeU+8A96
- 四角号码04647
- 仓颉YRJBD
誖的基本解释
● 誖 bèi ㄅㄟˋ ◎ 古同“悖”。
誖的汉语字典
[①][bèi][《廣韻》蒲昧切,去隊,並。][《廣韻》補妹切,去隊,幫。][《廣韻》蒲没切,入没,並。](1)违背;乖谬。(2)谬误。(3)昏惑;糊涂。
音韵参考
[广 韵]:蒲昧切,去18隊,bèi,蟹合一去灰並[平水韵]:去声十一队·入声六月[粤 语]:bui6
誖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言字部】 誖;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162第06〔古文〕𢨋【唐韻】【正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𠀤音勃。【說文】亂也。【唐韻】言亂。【史記·三王世家】儒者稱其術,或誖其心。【前漢·禮樂志】四達而不誖。【唐書·廬江郡王傳】李瑗誖亂諸君,皆爲詿誤。 又惑也。【前漢·司馬遷傳】愍學者不達其意而師誖。【師古註】各習師法,惑于所見。 又乖也。【前漢·王商傳】誣罔誖大臣節。【師古註】誖,乖也。 又【廣雅】癡也。【玉篇】逆也。 又【集韻】分物切,音弗。又【廣韻】【集韻】蒲昧切【韻會】蒲妹切【正韻】步昧切,𠀤音佩。又【廣韻】【集韻】𠀤補妹切,音背。義𠀤同。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惛也。【說文】或作悖。【集韻】或作哱咈愂𢚦。【韻會】通作茀。【韻會小補】又作怫。
誖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