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胐
- 拼音fěi
- 首字母f
- 部首月
- 注音ㄈㄟˇ
- 部首笔划4
- 总笔画9
- 繁体字胐
-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
- 86五笔EBMH
- 98五笔MUBM
- UniCodeU+80D0
- 四角号码72272
- 仓颉BUU
胐的基本解释
● 胐 fěi ㄈㄟˇ ◎ 新月开始有亮光:“三月,惟丙午胐。” ◎ 天刚发亮:“(日)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胐明。” ◎ 农历初三的代称:“三日曰胐。”
胐的汉语字典
[①][fěi][《廣韻》敷尾切,上尾,敷。][《廣韻》滂佩切,去隊,滂。]亦作“胐1”。(1)新月初现貌。(2)泛指星月出现或升起。(3)旧历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因用以纪日,为初三日的代称。(4)谓天刚发亮。参见“朏明”、“朏朏”。(5)聚积貌。参见“朏朏”。[②][kū][《廣韻》苦骨切,入没,溪。]亦作“胐2”。臀。[③][zhuó]同“茁1”。
音韵参考
[广 韵]:敷尾切,上7尾,fěi,止合三上微滂[平水韵]:入声六月[粤 语]:fei2
胐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下】【肉字部】 胐;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978第06【廣韻】苦骨切,音窟。胐臀。【正字通】按俗謂髀之近竅者爲髀窟。【博雅】胐,腳也。【釋文】篤骨反。 又【集韻】張滑切,音窡。厀疾。
胐的字源字形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韩国明朝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