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棃
- 拼音lí
- 首字母l
- 部首木
- 注音ㄌㄧˊ
- 部首笔划4
- 总笔画12
- 繁体字棃
- 字体结构上下结构
- 造字法
- 86五笔TQTS
- 98五笔TQTS
- UniCodeU+68C3
- 四角号码27904
- 仓颉HHD
棃的基本解释
● 棃 lí ㄌㄧˊ ◎ 同“梨”。
棃的汉语字典
[①][lí][《廣韻》力脂切,平脂,來。]亦作“梸1”。亦作“棃1”。(1)果木名。落叶乔木,叶子卵形。花多为白色。果实多汁,可食。(2)梨树的果实。(3)草名。(4)年老。(5)通“剺”。割裂,剖离。(6)通“黎”。参见“梨庶”、“梨氓”。
音韵参考
[广 韵]:力脂切,上平6脂,lí,止開三平脂A來[唐 音]:*li[国 语]:lí[粤 语]:lei4
棃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辰集中】【木字部】 棃;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531第14【唐韻】力脂切。【集韻】【韻會】良脂切,𠀤音犂。【說文】果名。【爾雅·釋木】棃,山樆。【疏】在山曰樆,人植曰棃。【陶弘景·別錄】棃性冷利,多食損人,謂之快果。 又【揚子·方言】眉、棃、耊、鮐,老也。東齊曰眉,燕代之北鄙曰棃。【詩·大雅·行葦傳】耇,凍棃也。賈云:凍棃色似老人面有浮垢。 又通剺。【揚雄·長楊賦】分棃單于,磔裂屬國。【淮南子·齊俗訓】伐楩、枏、豫章而剖棃之。 又蛤棃,蟲名。【淮南子·道應訓】盧敖倦龜殻而受蛤棃。 又【崔豹·古今註】蜻蛉之小而黃者曰胡棃。 又草名。【山海經】大山有草名棃,其葉狀如荻而赤,花可以巳疽。 又【集韻】【韻會】憐題切【正韻】鄰溪切,𠀤音黎。義同。
棃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