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銍
- 拼音zhì
- 首字母z
- 部首釒
- 注音ㄓˋ
- 部首笔划8
- 总笔画14
- 繁体字銍
-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
- 86五笔QGCF
- 98五笔QGCF
- UniCodeU+928D
- 四角号码81114
- 仓颉CMIG
銍的基本解释
● 銍 zhì ㄓˋ ◎ 见“铚”。
銍的汉语字典
[①][zhì][《廣韻》之日切,入質,章。][《廣韻》陟栗切,入質,知。]“铚1”的繁体字。(1)短镰刀。(2)用镰刀割。参见“銍艾”。(3)割下的禾穗。(4)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县西南。
音韵参考
[广 韵]:之日切,入5質,zhi,臻開三入眞A章[平水韵]:入声四质[粤 语]:zat6
銍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上】【金字部】 銍;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304第15【唐韻】【韻會】𠀤陟栗切,音窒。【說文】穫禾短鐮也。【釋名】銍,穫黍鐵也。【詩·周頌】奄觀銍艾。【傳】銍,穫也。【疏】銍器可以穫禾,故云穫也。 又【小爾雅】禾穗謂之穎,截穎謂之銍。【書·禹貢】二百里納銍。【傳】銍刈,謂禾穗也。【疏】禾穗用銍以刈,故以銍表禾穗也。 又【廣韻】古縣名。在譙。【前漢·𨻰勝傳】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註】五縣名。銍音竹乙反。【地理志】沛郡銍縣。 又通作䬹。【史記·秦本紀】百里奚曰:臣嘗游困於齊,而乞食䬹人。【徐廣曰】䬹,一作銍。 又【廣韻】之日切【集韻】職日切,𠀤音質。義同。 【集韻】或作𨫐。考證:〔又通作䬹。【史記·秦本紀】百里奚曰,臣嘗游困於齊,而乞食䬹人。【徐廣曰】銍,一作䬹。〕 謹照原文銍一作䬹改䬹一作銍。
銍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