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詁
- 拼音gǔ
- 首字母g
- 部首言
- 注音ㄍㄨˇ
- 部首笔划7
- 总笔画12
- 繁体字詁
-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造字法
- 86五笔YDG
- 98五笔YDG
- UniCodeU+8A41
- 四角号码04660
- 仓颉YRJR
詁的基本解释
● 詁 gǔ ㄍㄨˇ ◎ 见“诂”。
詁的汉语字典
[①][gǔ][《廣韻》公户切,上姥,見。]“诂1”的繁体字。(1)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亦泛指解释字义。(2)古言古义;词语的意义。
音韵参考
[广 韵]:公戸切,上10姥,gǔ,遇開一上模見[平水韵]:上声七麌·去声七遇[粤 语]:gu2gu3
詁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言字部】 詁;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153第04【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𠀤音古。【說文】訓故言也。引《詩》詁訓孔穎達疏:詁、訓、傳者,註解之別名。詁者,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徐曰】按《爾雅》:詁,古也,言有古今也。會意。【博雅】言也。【正韻】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也。【前漢·揚雄傳】雄少而好學,不爲章句訓詁通而已。【舊唐書·經籍志】詁訓以紀六經讖𠋫。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慕切,古去聲。義同。 又通作故。【詩·周南·關雎詁訓傳第一】陸德明音義曰:詁訓,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前漢·藝文志】詩經魯故二十五卷。【師古註】故者,通其指義也。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其眞耳。
詁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