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幸福感城市
基本解释
2007年11月9日。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出炉,杭州名列第一。其他入选城市依次为:沈阳、中山、宁波、青岛、台州、珠海、上海、北京、成都。这十座城市用各自的风情,诠释了2007年“幸福”的含义。
为什么要评定城市幸福感?幸福密码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幸福的理由,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幸福坐标,幸福感怎么评定?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活动的发起者《望东方周刊》杂志总编辑欧阳晓晴。
“人民正处于认识幸福、需求幸福新阶段”
“一切的追求最后都是为了幸福,是不是?”欧阳晓晴这样概括了评选的初衷。“国家提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我们认为幸福指数是对科学发展观最直接直白的解释。党的十七大文件里有6次提到了幸福、福祉、造福等字眼,这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我们的人民正处于认识幸福、需求幸福的新阶段。国家一直在关注着该怎么发展的问题,特别关注人的感受。经济的发展最终应该给人们带来自由、快乐、满足、幸福的生活。”欧阳晓晴说,这正是一个把“幸福感”这一话题摆到人们眼前的良好时机。
今年4月,《瞭望东方周刊》杂志在全国第一次推出了关于幸福感的城市推选活动。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公布的相关数据和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首先在全国26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严格筛选出35个城市。
接下来,组委会拟定了详细调查内容,调查内容涵盖城市各方面,包括生活节奏、人情味、赚钱机会、生活便利程度、治安等,并首次邀请每个城市市民,来为自己的城市打分。调查历时两个月,共收到有效问卷276万份,投票、手机短信投票的公众达3000万人次之多。
三类指标成测量居民幸福感重要根据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城市则各有各的不同。怎样把主观的“幸福感”和实实在在的城市相联,最终达到可以量化和遴选的程度?幸福密码是什么?欧阳晓晴告诉记者,在此次评选活动中,三类指标成为测量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根据。
A类指标:涉及认知范畴的生活满意度包括生存状况(如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生活质量满意度(如居住状况、医疗状况、环境状况、教育状况等)。
B类指标:涉及情感范畴的心态和情绪愉悦的程度,包括紧张程度、心态等。即人的“喜怒哀乐”。
C类指标:指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包括对人际交往的满意度、身份认同、个人幸福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这些指标所收集到的各项问卷答案最终汇聚成一个个数字,叠加成参选城市的幸福总和。“所有的这些数据最后都由专家用科学的公式得到一个最终的排名。”
联想到某些选秀活动中出现的短信拉票现象,记者询问网上投票存不存在恶意刷票的可能性。对此,欧阳晓晴说:“应该不存在大规模刷票的现象,权威计算机专家保证了一个IP地址只能投一次票,而且要从38个城市中选10个,个人操作起来也要花费一定时间。”
“幸福评选”无大的学术价值
幸福是一种虚的感受,能否用如此量化的指标来衡量?
“这个评选的问卷设计了很多项目,通过对这些项目的分析,来确定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素,从而评选哪个城市最具有幸福感,有益于城市之间的相互学习。”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认为问卷的设计直接影响最后的结果,“主观性是比较强的。”在最终评选出的十个城市中,必然有自己的长处,从而使之脱颖而出。
于海教授认为,无论是上榜还是未上榜的城市,彼此之间互有长短,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互相学习”。
不过,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讲,此次评选也难入他的法眼。“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人们怎样去理解‘幸福’两个字,和社会的发展程度和人群特点都是不可分割的。”于海教授认为评选本身并无很大的学术价值。他举了个例子,如果把“挣钱多”这个概念加入到幸福含义中,可能最后的排名又会有所变化,“幸福取决于人们的价值取向”。
新闻回放
2007中国(大陆)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盛典近日举行,十个获奖城市用各自的魅力,诠释了幸福。它们是杭州、沈阳、中山、宁波、青岛、台州、珠海、上海、北京、成都。
■各说各话
犯了常识性语法错误
最具幸福感城市,只能有一个,怎么能呼啦一下子就推选出了10个呢?若杭州为最具幸福感城市,则沈阳只能称为第二具幸福感城市,中山只能称为第三,北京为第九,成都为第十。这就好比北京将要建的摩天轮是全球最高的,其它的就只能是次高、第三高,不然,何来“最”之说呢?
可见,这次推举活动一开始就犯了一个常识性的语法错误。我不相信组织方连这点常识也不懂。但是很明显,如果只推选一个最具幸福感城市,哪里会有这样一番热闹景象呢?所以,这是明知故犯。
应让不幸的人幸福
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强项,同时也会有自己的短板:有的城市自然环境很好,但交通状况糟糕;有的城市治安状况不错,但收入水平较低……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城市适合不同的人。
此外,不幸福的城市里会有幸福的人,幸福的城市里也会有不幸的人。有网友更直白地将其表述为:有钱在哪里都幸福,没钱在哪里都不幸福。这话尽管武断,但却不乏真实性。
增进城市的幸福感,固然需要锦上添花——让幸福的人更加幸福,但更需要的却是雪中送炭——让不幸的人也感到幸福,惟其如此,才更具有评选比较的价值。
是“封神榜”式闹剧
各种排行榜在风靡了娱乐圈以后,又把魔力伸向了市政建设、人文底蕴,甚至宏大的“国民幸福感”问题。结果,各大媒体开始批量抛售各式各样的“城市排行榜”,比如说什么“十大最美丽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十大休闲城市”,当然还有很俗气的“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于是,各路城市纷纷跪倒听封,上演了一出“封神榜”式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