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
基本解释
中国国家博物馆 - 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2月28日,由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而成,直属文化部。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展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经常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现任馆长:吕章申。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两馆大楼落成,同年10月 1 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对公众开放。
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国通史为主,通过举办有关历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多种专题陈列,以及临时展览、常设国际交流展览和捐赠品展览等不同形式的展览,向公众系统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当代主流文化精神,并全面地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通过高水平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研究,丰富和深化公众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成为首都中心区供公众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馆藏文物藏品62万件,并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国家博物馆的考古研究力量拥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遥感摄影考古的专门机构。馆属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具备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伍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所属“中国水下考古培训基地”2003年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独立发行刊物:《中国历史文物》(双月刊,ISSN 1671-5357)。航空遥感摄影考古中心开展了对洛阳汉魏故城、祁山古墓群和内蒙赤峰古城址的航空考古调查。田野考古中心进行了山西垣曲商城的大规模发掘,河南渑池班村遗址的多学科综合考古发掘和研究,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汉代道教遗址群的大规模调查发掘。
中国国家博物馆下设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是建立在原北京大学红楼旧址上的纪念馆,2001年7月成立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筹备处,2002年4月正式开馆。一般称为“红楼”。1919年,这里曾孕育了伟大的五四运动;1961年,红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
该建筑于1958年11月动工,1959年与人民大会堂同时建成。为1959 年建国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接待观众。1961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整座建筑南北长313米,东西宽149米,总建筑面积达69000平方米。中央部位和两翼的中部是四层建筑,其余部分为三层。在总出人口处,24根方柱组成了富有中华民族风格的11孔巨型方柱式门廊,门廊两端是两座高达39.83米的柱楼。廊额上黄色和红色石料镶嵌成的多面红旗簇拥着中国国徽。浅黄色的外墙和用玻璃砖镶成的金黄翠绿的屋檐,色彩鲜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7年进行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预计将于2009年底基本建成,2010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博物馆的西、南、北三面整体保留,进行加固改造和维修。新馆部分镶嵌在老馆中间并向东扩建。建筑风格与老馆保持一致,建筑体量比现在老馆略高。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主要由文物保管区、展陈区、社教区、学术研究区、公共活动区、休闲服务区、行政业务办公区等部分组成,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配套和现代化。无论从文物藏品、展览规模、硬件设施还是从人员组合上都达到了与其相配的规模和水平,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博物馆。
在今后的五年里,国家博物馆会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按照设想,在天安门广场的东侧很有可能会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国家博物馆建筑群,如果工程进展顺利,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会在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工程完成后,将用常设陈列展览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华民族的历程,展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同时,还将进一步充实馆藏文物,举办包括艺术品在内的多种专题展览,并配合重大纪念活动,举办各种特展,使国家博物馆逐步形成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兼备的特点。
在风格上,国家博物馆将保持庄严、宏伟的建筑风格,高度概括、浓缩我们的发展历程。展览手段上,将不局限于故有的陈列方式,而是综合运用如大视屏,大屏幕,超薄电视等多媒体手段,尽量为观众还原历史氛围并增加展览的动感。
馆藏作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东侧,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该馆文物收藏极为丰富,陈列展出十分精彩,研究宣传力量也相当雄厚,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文化部。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展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经常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
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国通史为主,通过举办有关历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多种专题陈列,以及临时展览、常设国际交流展览和捐赠品展览等不同形式的展览,向公众系统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当代主流文化精神,并全面地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通过高水平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化公众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国家博物馆还将成为首都中心区供公众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馆藏文物藏品62万件,并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国家博物馆的考古研究力量拥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遥感摄影考古的专门机构。馆属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具备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伍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所属“中国水下考古培训基地”2003年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独立发行刊物:《中国历史文物》(双月刊,ISSN 1671-5357)。
文物保护工作
为深入贯彻新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1月27日,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普及讲座,讲座特邀著名博物馆学专家、中国历史博物馆前馆长王宏钧先生主讲,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朱凤瀚、党委书记谷长江、副馆长王晓田、李季与全馆职工一道参加了讲座。
王宏钧先生首先就本次文物保护法制定、修改、通过的情况向大家做了介绍,历时六载,四易其稿,多次广泛征求全国范围内各有关部门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意见,最终于2002年10月2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此项法案,这是当前中国文物界的头等大事,是指导今后文物工作的根本大法。新的文物保护法,确立了很多文物保护的新原则、新规定,王老在随后的谈话中,重点给大家讲解了这些新原则、新规定的具体内容,结合我馆的实际工作对大家如何本着新的文物保护法改进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使大家加深了对新文物保护法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馆贯彻落实新的文物保护法指明了方向。
朱凤瀚馆长在发言中传达了国务院有关领导在《文物保护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李岚清副总理在座谈会上评价新的文物保护法时说:“修订文物保护法的成功是一个巨大的成绩,它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时俱进的成就,将极大的推进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讲话加深了大家对新文物保护法通过意义的理解,朱馆长还专门给大家点明了学习新文物保护法的重点。
李季副馆长向大家通报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的进展情况,结合新保护法的原则,细则的制定将极大推动新保护法的实践,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贯彻法律精神。细则将在年底全国文物工作会议进一步征求意见后上报国务院批准,预计在明年就能颁布执行。
最后,谷长江书记讲话,指出要在新保护法原则带动下,改进和提高我们的工作,必须学好文物法,用好文物法,宣传好文物法,加深自我认识和理解,深入领会新制定的保护原则和规范,在实践中结合实际工作贯彻好,落实好,不能应用好就不能发挥新原则的效力,广泛宣传,提高社会文物保护意识,让大众意识到文物保护是与生态保护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大事,宣传文物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对民族文化认同的唯一性,鼓励全社会参与促进文物保护事业,学好用好宣传好是我们贯彻新保护法的纲领。
扩建工程
2007年1月30日下午4时30分,中国国家博物馆内的《珍藏特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优秀作品展》等最后4个展览谢客清场。31日起,因为改扩建工程将正式闭馆。
2011年1月13日从国家博物馆获悉,历时3年半,投资25亿元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已全面竣工,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计划于2011年3月底重新开放。
作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改扩建后的国博建筑面积由过去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20万平方米,800-2000平方米展厅达到49个,其中包括为举办国际展览而开设的亚洲厅、非洲厅、欧洲厅、美洲厅。2010年2月,国家文物局将39万余件文物划拨给国家博物馆,使其藏品数量超过105万件。建成后的新国博已跻身于世界重要博物馆行列,它不仅仅是一个展览场所,还是公众进行高品位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
据了解,作为重新开放的首个展览,“启蒙的艺术”展是国博与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等德国三大博物馆联合举办,届时德国各重要博物馆收藏的大量知名大师作品及艺术瑰宝将与中国观众见面。
国博新馆将常设一个意大利展厅。国家文物局宋新潮局长透露,2010年10月上旬,中国与意大利正式签定协议,在中国的新国博设立意大利展厅,展出罗马时期的艺术精品。根据协议该展厅至少保持4-5年。中方将赴意大利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展品,并对展品的陈列及解读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与此相对应,意大利将在罗马的威尼斯宫常设一个600平方米的中国展厅,意方将根据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挑选展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于2010年底全面竣工,将于3月1日陆续向观众全面开放。国博新馆竣工后,与老馆面积相加,总建筑面积达到近20万平方米,成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组织机构
馆长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与工会、团委合署办公)
人事处
资产财务处
安全保卫处
外事处
纪检监察审计办公室
藏品保管一部
藏品保管二部
文物科技保护部(文物科技保护中心)
展览一部
展览二部
展览策划与管理中心
美术工作部
社会教育宣传部
蜡像馆
学术研究中心(杂志社)
综合考古部(田野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研究中心)
图书资料部(图书资料中心)
信息网络部
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中心
物业发展与企管中心
端门管理经营处
后勤管理服务处
工程设备管理处
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物业管理部筹备组
改扩建工程办公室(临时机构)
参观指南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上午8:30至下16:30(15:30停止售票)
注意事项:具体展览以及售票情况以博物馆公布为准。
乘车路线:
天安门东站:1、2、4、10、20、37、52、54、120、728、802、特1 公共汽车
前门站:2、5、7、9、17、22、44、48、53、54、59、66、110、337、703、726、729、742、744、803、808、819、821、826、848、859、特2、特4、特7公共汽车
北京地铁1号线天安门东站、北京地铁2号线前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