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yun的词语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

拼音:yún nán mín zú dà xué

基本解释


 

云南民族大学 -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民族高级专门人才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四季如春、风景秀丽的中国昆明,创建于1951年8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建校五十多年来,已为社会培养输送四万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芬芳五十年,辉煌半世纪,云南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所需的各民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成为云南民族高等教育、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缩影与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的象征。

 

学校概况

云南民族大学是省属6所重点大学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十分关心重视云南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接见过我校师生代表,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李岚清、李铁映等亲临学校视察,关心各族师生的成长进步,直接过问学校的建设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学校创建之初即任命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将军、张冲将军及王连芳等为首任正副院长,并在学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给予各方面的关心、支持。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云南民族大学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层次丰富、办学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大学。设有1个联合博士点,5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57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共9个学科门类。拥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外国留学生等多种办学层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在校本科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0%以上)、来自十余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100多人,此外,还有成人教育学生14000多人。现有20个院(部):哲学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体育学院、人文学院、民族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学院、艺术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管理学院、人民武装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处)、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和研究生部、马列部等,1个省属研究机构——云南省民族研究所,1个馆藏文物近20000件的民族博物馆,另有42个校属研究机构,建立了中国——东盟语言文化人才培养基地。

建校50多年来,云南民族大学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学校现有土地面积2170多亩。校舍面积5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8500万元,图书馆资料200万册,教学用计算机2500台,语音室座位1500个,多媒体教室座位5000个。现有教职工1000多人,其中教授150余人,副教授300余人。著名民族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学家马曜教授,著名民族学和考古学家汪宁生教授,著名史学家谢本书教授,中国近现代史著名专家张建国教授等一批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诸学科的专家学者享誉国内外。学校长期聘请外籍专家任教,并先后聘请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韩国汉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00多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

师资力量

云南民族大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现有教职工817人,其中专任教师446余人,教授70余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236余人。教师中有些是全国著名专家,例如著名历史学和民族学家马曜教授,民族学和考古学家汪宁生教授等,以他们出色的学术成果享誉国内外。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专家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实力和后劲。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科研奖多项,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数十项。教师忠诚民族教育事业,辛勤育人,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不少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管理骨干和业务专家,不少毕业生还考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著名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教育特色

云南民族大学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是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化学(民族药)等学科,特别是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建设和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学研究基地,曾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科研奖和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近年来,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语言学研究基地”、“滇西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湿法高纯魔芋精粉及葡甘聚糖复配胶生产中试应用研究”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外委托的国际投资研究课题、云南省科委攻关项目等。先后承办了“第34届国际汉藏语学术会议”、“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教育部第四届社会文化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暨高级研讨班”等重大学术会议。举办有《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和自然科学版,哲社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的影响因子在云南同类刊物中排第二。举办有大型不定期刊物《民族学报》,在全国和世界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影响。

云南民族大学作为国家和云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扩大对外文化、学术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校以来,全世界各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2万多人次到校访问参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越南胡志明主席、缅甸国家恢复法律秩序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泰国公主诗琳通、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等曾访问过云南民族大学,并给予良好评价。云南民族大学还是云南省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可招收授予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还是对外汉语教育的重要单位。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46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与韩国大真大学、泰国东方大学等国外高校互相承认学分、互相承认学历证书。

客座教授

韩国汉城大学博导、图书馆馆长 金光亿教授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圆教授

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博导 陈耀祖教授

清华大学博导 张明楷教授

北京大学博导 于希贤、孙玉石、马 戎 、周 星、王铭铭教授

南开大学博导 石 峰、 曾晓渝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博导 戴庆夏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导 何其莘教授

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博导姚乃强教授

四川大学博导 石坚教授等

云南民族大学 - 名誉教授

北京大学历史系 季羡林、周一良、田余庆、罗荣渠教授

北京大学东方学系 陈炎教授

北京大学数学系 林建祥教授

中国科学院 戴汝为 丁夏畦 严陆光院士

中央民族大学 宋兆麟教授

北京外国语学院东语系 许清章教授

复旦大学图书馆 秦增覆教授

中山大学数学系 邓东皋教授

内蒙古大学 曹之江教授

楚雄彝族研究所 刘尧汉教授

荣誉称号

半个多世纪以来,云南民族大学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了6万名领导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的大学毕业生中,许多民族的第一代学士、硕士、博士、专家、学者就是由我校培养造就或从我校毕业起步的。在云南的16个州市中,8个自治州主要领导干部多数毕业于我校。云南129个县特别是29个民族自治县中的领导有相当多领导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芬芳55年,辉煌半世纪。云南民族大学已成为中国特别是西南各民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基地、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特别是“直接过渡”、“和平改革”、《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卷》、《中华文化通史·第三卷》等许多优秀理论成果,不仅为党和政府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民族理论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1999年和2005年,学校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 2006年获云南省文明单位称号。

现任领导

校党委书记: 冯建昆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甄朝党

校党委副书记: 陈星波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和少英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马丽娟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王德强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张桥贵

副校长: 王四代

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卢培义

校党委委员、副校级巡视员: 温福泽

学校特色

1.云南民族大学是云南省唯一一个省部共建大学,由中央民委和云南省政府共同建设。

2.云南民族大学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民族类高校。

3.云南民族大学的老校门和老校区都是由我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先生及其夫人设计的,梁思成先生一生中只为三所大学设计过校门,除了云南民大,还有两所,北大,清华。

4.云南民族大学建成了中国-东盟经贸人才基地.

5.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每年都稳居中国期刊排行榜前十的行列。自然科学版的影响因子在云南同类刊物中排第二。

6.云南民族大学拥有着让其他中国高校都嫉妒不已的到访宾客。(周恩来总理,英国女王,挪威王子等等)

7.云南民族大学是国家每年拨款最多的两所在滇大学之一。

8.云南民族大学的新校区建设理念别具一格。新校区即雨花校区,位于呈贡大学城,占地3000亩。环境幽雅,非常适于学习工作。

9.云南民族大学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主要是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化学(民族药)、民族艺术等学科

科研机构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始建于1956年,“文革”时中辍,1979年恢复重建,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民族研究机构之一,也是云南省最早成立的省属民族研究机构。现有研究人员29人,有博士7人,硕士11人,研究员、教授12人,副研究员12人,助理研究员6人,实习研究员1人。其中有2人享受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2人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社科专家。设有民族学、民族史、语言、经济、宗教、教育、艺术、考古、民族理论9个研究室;有民族学、人类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教育学原理、考古学与博物馆学5个硕士点;有中韩文化比较研究中心、云南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影视人类学拍摄与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西部民俗研究中心5个研究中心;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总部办公室也设在我所。民族学是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与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合作共建的省院省校合作学科,也是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民族研究工作,2006年4月11日成立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汪宁生教授为顾问,马丽娟副校长担任该中心主任。出版《民族学报》,每年出版 1-2期,编辑部设民族研究中心。同时成立民族研究学术委员会。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和工作职责

1 、把握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将理论研究与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针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 、组织开展相关教学研究课题和科研项目的申报、管理、建设和成果转化工作,为云南民族大学高等职业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3 、为云南民族大学相关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理论指导;

4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申报相关教育科研课题和开展相关学术活动;

5 、为云南民族大学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民族博物馆

“开民族学博物馆的先河”。这是我国老一辈的民族学家吴泽霖教授生前给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的赠言。能获得专家这样的评语,那是学院文博工作者集体的创造和努力。不仅如此,这个深藏学府大院的民族博物馆,在海外也有相当好的影响。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中国,这里是她此行参观的唯一的一座博物馆,此后,挪威国王,苏丹总统,克罗地亚总理,芬兰议长,泰国议长以及近百个国家政府要员、使节、学者专家又先后光临,都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挪威国王说:“民族博物馆以及学生实践课给我的印象很深,博物馆展示了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存”。美国前国务卿享利.基辛格博士称该馆:“既多姿多彩,又集中统一,富有独创精神”。多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把它作为云南对外宣传的窗口,让世界了解云南、云南走向世界的桥梁。十多年来,数十万中外观众,在这里留连忘返,能留住观众脚步、打动宾客心扉的正是那些美伦美奂、色彩斑烂的馆藏文物。

重点实验室

云南民族大学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同建设

办学思想

云南民族大学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主要是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化学(民族药)、民族艺术等学科,特别是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建设和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学研究基地,曾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科研奖和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部分研究成果直接上呈中央政治局常委研阅参考。近年来,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革命史研究”、“语言学研究基地”、“滇西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行动计划”、“湿法高纯魔芋精粉及葡甘聚糖复配胶生产中试应用研究”等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外委托的国际投资研究课题、云南省科技厅攻关项目等。先后承办了“第34届国际汉藏语学术会议”、“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发展国际学术会议”、“教育部第四届社会文化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暨高级研讨班”等重大学术会议。举办有《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和自然科学版,哲社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自然科学版的影响因子在云南同类刊物中排第二。举办有大型不定期刊物《民族学报》,在全国和世界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影响。

办学成就

云南民族大学作为国家和云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扩大对外文化、学术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校以来,全世界各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元首、政要、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2万多人次到校访问参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越南胡志明主席、缅甸国家恢复法律秩序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泰国公主诗琳通、摩尔多瓦总统沃罗宁等曾访问过云南民族大学,并给予良好评价。云南民族大学是云南省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可招收授予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还是对外汉语教育的重要单位,先后与美国、挪威、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46所大学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并与韩国大真大学、泰国东方大学等国外高校互相承认学分、互相承认学历证书。

学校贡献突出。半个多世纪以来,云南民族大学累计向社会培养输送了7万多名领导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云南25个世居少数民族的大学毕业生中,许多民族的第一代学士、硕士、博士、专家、学者就是由我校培养造就或从我校毕业起步的。云南16个州市及其129个县特别是29个民族自治县中有相当多领导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芬芳50余年,辉煌半个世纪。云南民族大学已成为中国特别是西南各民族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研究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的重要基地、云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特别是“直接过渡”、“和平改革”、《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历史大辞典?民族卷》、《中华文化通史?第三卷》等许多优秀理论成果,不仅为党和国家制定民族政策、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为民族理论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1999年、2005年和2009年,学校先后三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还先后获“云南省文明单位”、“昆明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称号。

新区建设

云南民族大学呈贡校区地处昆明呈贡县吴家营乡,属呈贡新城规划中的雨花片区。用地范围北起中庄4号城市道路,南至山地,西起中干道以东约150米,东临昆明理工大学,控制范围1.11平方公里,距昆明主市区约25公里。呈贡校区于2005年6月正式启动,预计2007年12月第一批师生将入住呈贡校区。

校区基地建设用地1666亩,一次规划,分两期建设。总建筑面积约466000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在2010年为16600人。一期建设用地1000亩(66.67公顷),学生规模约11000人,建筑面积300000 平方米。二期建设用地666亩(44.4公顷),学生规模约16000人,建筑面积166000 平方米。建设时间为2007年至2008年。总投资近10亿元,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

呈贡校区建设完成后,云南民族大学将建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导,积极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国际教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民族大学。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学科结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突出民族类学科和其他特色与优势学科,促进各学科协调发展。从而立足云南,服务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发展成就

近年来,学校的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规模大发展,水平大提高,条件大改善,待遇大增加。建成和在建的雨花校区将为2万名以上的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条件;系统打造的民族人才培养、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研习、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咨询四大学科基地将为师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实行学校与政府联合培养的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和按类招生、打通培养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为学生成长成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岁月流金,春华秋实,学校将继续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朝着高水平、综合性民族大学昂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