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格相犯
基本解释
灯谜面底扣合,有借助谜格的调整而完成的,经调整后的谜底出现与面上相同的字部,这就是“用格相犯”。
灯谜有“体”有“格”。谜的体裁是关系谜的扣合形式;而谜格则是制约、调整谜底结构的。谜格既然有调整谜底的功能,使谜底产生新意,则制谜用格,当然无可鄙薄。谜格使用适当与否,巧妙与否,可见作者的识见功力。用格本图活谜,善谜者善用格,反之,谜作者用格不善,用格失误,就是病谜,就变成害谜了!所谓用格失误,应包括错用格(本应用此格,而用成彼格)、滥用格(本不须用而用)以及用格后使面底出现相同字部等毛病,这里所要分辨的就是“用格相犯”之例。
详细解释
例1 零落成泥碾作尘(猜刊物名·燕尾格) 花城
评释:谜面出自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词,是写的梅花飘落泥土,碾之为尘而不改其香。谜底借助谜格读作“花成土”来直释面意,乍看扣合尚属平正通达。这谜用的“燕尾格”属分读类谜格,它的格规是谜底须二字以上,末一字分开作两字读。而且必须是左右结构的,一如燕子尾羽的分开。本谜用格后谜底出现“成”字与面字相同,因为用格谜是以经过谜格调整后形成的新底来扣释谜面的,所以同字两见就是相犯。
例2 竹篙茅舍自甘心(猜市名·徐妃格) 邯郸
评释:“徐妃格”在谜格中属“半读类”,这个谜格是依据《南史》“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知帝至,必以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去。”的故事定名的,所以谜底须二字以上同偏旁的词句,去其同旁,取剩下的一边入扣。上面这谜按格就用“甘单”来串解谜面,为什么这个谜面能被猜作“甘单”呢?有些费解。这句诗出自宋代王淇的《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是说孤傲的梅花,不慕繁华,自甘寂寞,自各儿立根于草野,但那林和靖却谬托知己,加以吟咏,致有“梅妻”的不白身份,让多事的后人传为笑谈。玩味全诗,知梅的本志是自甘单独的。谜用的是章旨大拢之法,但因谜底单薄,拢不合诗的神气,更糟的是一经用格就暴露了作者对于“徐妃”的认识也只是半面而已。
例3 事无不可对人言(猜毛泽东词句·折翼格) 曾记否
评释:“折翼格”亦称“瘦腰格”,顾名思义,用这格的谜底必定是三字以上的单字数词组,其中间一字如鸟的翼或人的腰,必然是左右结构,扣谜取其一半连上下文来切题,也属半读格类。谜面是清代曾国藩的联语,作者用面上自抵的手段,将“事无”二字先行销除,存下的再来扣底,“不可”为“否”,因面句作者姓“曾”,中间记字取其“言”的一半,所以谜底就是“曾言否”。一“言”道破,格用谜死!
例4 不及月宫在九重(猜成药名·蜒尾格) 无比膏
评释:套句笑话来说:“天,乃宇宙之太空也”,实在高得很,中国的古人说那足足有九重,这月宫就在高高的九重天上,人间的宫阙无论如何巍峨。像“骊宫高处入青云”或“玉楼天半起笙歌”,总高不过九重之上的月宫。谜面若是,因之谜底不能不承认这月是“无比高”的“月”,能将“膏”字拆成“高月”,这完全得力于能将谜底末字上下拉长成两字的“蜒尾格”,可知谜格确有妙用,确乎是“有深意存乎其间的”,但谜作者大概只晓格义而不详谜规,纳底撰面时不知回避寻找“月”的代称,而让这条犯面的尾巴轻易地露了出来。
例5 日暮汉宫传蜡烛(猜电影名·折领格) 大漠紫禁令
评释:“折领格”的谜底应在四字以上,在相当人的项领部的第二字(这个字必须左右结构)去其一半,取其一半连结上下文入扣。这个谜底经这一折腾就成了“大莫紫禁令”,谜面“日暮”扣谜底的“大莫”(大字作何解,我这时还未弄妥),“汉宫”则会意为“紫禁”,“传蜡烛”是官家(皇帝)传出让民间举火的命“令”,成谜颇为泛泛,可能是这个谜底本来就难以“循蹈轨辙”,“不得不以人力补天工”,拟谜还是有些心计的。但是一经折领,居然连颈肉都刮下来,牵筋带骨,以“莫”应“暮”并发了通假相犯的毛病。
例6 生来当自律(猜离合字) 自小省
评释:“自小省”是个近年用烂了的离合字底,作者想另开新路,弃节省而入检点约束,故于谜面以“自律”出之,能变意是好事,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但古人的话只可信其一半,因为他本来还应该说:变得不好则不通,不通就不一定只回到穷。这谜就是一例,因为谜面措理失当,出现伤犯,使他的变重归失败,“离合字”原有人主张应挂“离合格”,因谜人自己约定免去,但患病归科,还是应该送回“用格相犯”这个病区里来。
例7 为公保千金(猜五言唐诗句) 白头宫女在
评释:谜面本未挂格,但它在谜底暗用谜格,循上则之例,亦将其归口评释。“白头格”是偕音格类中的常格,谜底两字以上,第一字偕读作别义以解题面。在谜底用格,这是谜人弄巧,属主动用格救活谜底之举。谜底除去“白头”作格,存“宫女在”按格“宫”字作“公”,而“千金”别解为“女”,这样来释面,手法虽然巧妙,但“公”字互犯。
例8 一千零一天(猜物理名词·放踵格) 重量
评释:“放踵格”亦属半读类,它的格规是谜底须用两字以上的词组,每字下半截须是同一字部,按格去除它们相同的下截,将存下的上半截连读串解谜题,“放踵”取自成语“摩顶放踵”,放踵就是脱掉鞋而打赤足的意思。本谜底“重量”下半截各自的“里”相同,恰好用这个格来除去,存下“千旦”与面句相匹。这一匹就发现“千”字谜面先有了。本例选自《谜谱》,这是初学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入门书,像这样举入病谜造成伤犯的,是绝无仅有的一例,不然,跟谱唱歌,定会反腔背调。
用格而造成相犯,实在少见,因为向来学谜兼学格,猜谜先问格,谜格知识已深入谜人的心,对于借助谜格来完成扣合的谜作,是用经谜格调整后发生有别于原底的新底来串解谜面的这一基本常识,大家都知晓。所以要从刊登的谜作选例,甚难寻觅,可知这个毛病也和“通假相犯”一样,不具普遍性而带典型性,因它不如普通的“面底相犯”那样面底显见,昭然若揭,而是须经解释格法才能“若揭”而后“昭然”,但因它是制谜的常识性错误,初学者难保不犯,故而列为诸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