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音乐
基本解释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向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追求和声化学的新发现。 大量采用全音阶、教会调式及平行和弦,不和谐的七九各弦、叠置和弦,造成调性的迷离扑朔,旋律也趋向片断零散。在配器上力图精致纤细,调节着音乐丰富的明 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的光色中表现物体的气氛和情调。
详细解释
产生
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古典主义音乐的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的图 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在乐曲的形式上多采用短小的、不规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的特点。印象主义音乐盛行的时间不很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的现代音乐所代替,但 印象主义音乐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从此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转变。
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理解与承认。法国音乐家德彪西和拉威尔是公认的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除此之外,法国作曲家杜卡和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也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
象其他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一样,德彪西的音乐是标题音乐而不是绝对音乐。十九世纪末,法国出现了一派叫做“印象主义者”的画家和诗人,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梦幻的美,于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图用音乐来达到“印象主义者”用绘画所达到的同样效果。
在使用新的和声和音乐方面,德彪西是现代音乐的先驱。他建造的那种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主要是采用完全没有半音关系的“全音阶”和许多在空气中根本听 不见的“泛音”。德彪西还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带有闪烁性的音响效果。起初人们听他的音乐觉得不知所云,但当他们听惯了的时 候,便发现其中妙趣无穷了。仿效德彪西的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他的同胞拉威尔了,但拉威尔并没有象德彪西那样过多使用全音阶和听起来奇怪的和弦,他更擅长从 管弦乐队里抽取音色的深浅明暗度,在这方面无人能及。例如《波莱罗舞曲》,节奏和旋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但这首西班牙舞曲借助拉威尔对力度的纯熟使用(从 轻到响或从响到轻的变化)和对音色的巧妙结合,听起来使人感觉变幻莫测,趣味无穷。
影响
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之一,虽然这一乐派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法国,但这种风格对于近现代音乐的发展所起的作 用是不可估量的。后来二十世纪音乐中的“表现主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等几种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
德彪西是法国最富于创造 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独特的、被称之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是:音乐较少激情,避免文学性的叙事,它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暗示多于直率的表 达。在音乐语言方面,德彪西的曲调多以片断零碎的短句作自由的不对称的发展。和声常用带色彩效果的不协和音(附加音、七度音、九度音等)及平行和弦,尽量 减弱功能,增强色彩。德彪西的音乐虽然以调性为基础,但是大大扩展了调域的范围,除大、小调外,还常用各种中古调式、五声音阶和全音音阶。节奏不规则地细 分,使音乐显得模糊朦胧,但在有的作品中则形成一种宽广而富于生气的律动。他的管弦乐音响细腻,配器精致,爱用未经搀杂的原色,音量总是节制的,呈现出闪 烁透明的色彩。结构上,故意使句子的轮廓和形式的各部分界线不清,但结构的内部发展仍有一定的逻辑,许多乐曲都可看出传统的三段式结构。
德彪西的创作视野比较狭窄,对自然景物画面的描绘,引起人们遐想的声音,对早已消逝的梦境的回忆以及某些生活场景的再现等,是他作品内容的主要领域。在这一范畴中德彪西达到了那一时代的最高成就。
德彪西的创作可分为3个时期:
早 期(1890年前) 尽管早期曾写过康塔塔《浪子》、交响组曲《春天》(1887)、康塔塔《被选上的姑娘》(1887~1888)、钢琴乐队的《幻想曲》 (1889~1890)等,但因尚未发表,影响不大。他早期创作的钢琴曲《两首阿拉伯风格曲》(1888)结构匀称,段落分明,运用了中古调式,曲调有鲜 明的五声音阶因素,和声也较新颖。《贝加莫组曲》(1890)由4首小曲组成,其中《前奏曲》《小步舞曲》《帕斯皮耶》反映出法国18世纪哈普西科德音乐 的影响,轻柔纤巧,富于装饰。而《月光》在意境、色调和手法上预示了德彪西的印象主义风格。歌曲《曼多林》(1883)、《被遗忘的小咏叹调》 (1888)、《波德莱尔的五首诗》(1889)等具有法国艺术歌曲的抒情特点,其音调自然,如侃侃而谈,而伴奏的和声已开始复杂化。这一时期的探索,为 形成他的音乐风格打下了基础。
中期(1890~1910) 这是德彪西创作的成熟时期,他的大部分作品均完成于这20年。歌剧《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1892~1902)是根据比利时诗人M.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 写成。音乐加强了戏剧中深沉静寂的气氛和宿命论的暗淡色彩。声乐部分没有咏叹调和激昂的歌唱,全部用近似于朗诵的音调写成;乐队音响柔和,配器精美,起到 与诗歌结合、衬托诗意和渲染气氛作用。《牧神的午后前奏曲》(1892~1894)、《夜曲》(1893~1899)《大海》(1903~1905)、 《意象集》(1906~1909)等,是印象主义管弦乐的杰作。《牧神的午后前奏曲》,直接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梅同名诗歌的启发,其独特的音响大部分来 自木管乐器组丰富的音色变化,两个主题都有慵懒的性格,象征牧神的笛声与梦幻。在管弦乐三部曲《夜曲》中,第1首《云》的细致弦乐分部,擦奏与拨奏的结合 以及丰富的和声,描绘出一幅色彩苍茫的云空画面;第2首《节日》复杂的节奏变化和精致的配器,产生了异常细腻的音响,显示出一种震颤的光彩;第3首《海 妖》加进了女声合唱(无歌词),刻画月光下银色的海与海妖,从而反映出它们在意境上与印象主义绘画的联系。《大海》趋向于对大自然的律动作逼真的描写,线 条粗犷,音响洪亮,基于几个主要动机的不断发展和变形,由塑造海浪翻滚的音型贯穿全曲,求得统一。管弦乐《意象集》的3首乐曲以《伊比利亚》为最优秀。它 有大型管弦乐队的丰富手法和鲜明的西班牙民间舞蹈的节奏与音调,较德彪西其他管弦乐作品语言更为生动,色彩更为明亮。钢琴音乐是德彪西创作的主要部分。在 1892~1902年埋头写作歌剧与管弦乐之后,重又转向钢琴创作,此时正是他创作精力最旺盛,技巧也较成熟的时候。从《组曲:为钢琴而作》 (1894~1901)开始,产生了一系列自标题小曲组成的钢琴曲集。《版画集》(1903)偏重画面形象,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其中的《塔》受东方风格 影响。两集《意象集》(1905 1907)进一步创造了新的和声语汇,展现出新的音响世界,奠定了印象派钢琴音乐风格的基础。《儿童角落》(1906~1908)的6首小曲,表现了儿童 的生活世界,天真的心理和想象,音乐语言既精练集中又丰富多彩,并有出色的幽默感。两集《十二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年代已到了中期的末尾(1910)和进 入晚期(1913)。它们撷取了印象主义的精华,把视觉因素,有时甚至是一个风景的内在涵义用音乐手段表现出来。印象主义的美学原则与写作技巧,在这里发 挥得淋漓尽致。歌曲《比利蒂斯之歌》(1897)两集《华丽的节日》(1892、1904)也是德彪西艺术歌曲的代表作。
晚 期(1910~1918)由于健康和战争的原因,德彪西晚期的创作量减少,并有好几部作品由友人A.卡普莱C.科什兰配器完成。主要作品有神秘剧《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难》(1911),3部芭蕾音乐《卡玛》(1912)、《游戏》(1913)、《玩具箱》(1913)、歌曲《马拉梅的三首诗》(1913)、 《十二首钢琴练习曲》(1915)以及3首室内乐奏鸣曲等。这些作品体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音乐语言的继续复杂化,突破了传统的和声与形式的约束,出现了 多调式因素,另一种是回复到法兰西古典器乐曲的传统道路,两者都预示了20世纪音乐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