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xu的词语
虚拟社交依赖症

虚拟社交依赖症

拼音:xū nǐ shè jiāo yī lài zhèng

基本解释


“虚拟社交依赖症”描述的是孤独症患者的突出特征——他们的自我兴趣。迷恋网上偷菜,有如染上赌瘾,指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交游戏而严重损害了社会功能,比如丧失工作、夫妻不断争吵甚至导致离婚等。

虚拟社交依赖症-简介

在开心网,“偷菜”非常流行。偷菜人的手趁主人不备伸向菜地,不幸被偷的人只能用嘴还击。越迷恋越疯狂、越迷恋越孤独,一种“虚拟社交依赖症”正在都市中日益泛滥。调好闹钟半夜起床,只为了“偷到一棵菜”;提前半小时到公司,只为了抢在屏蔽时间段之前把“奴隶”买好,“车”停好;做出详细的EXECL表格,将所有朋友栽种庄稼的收获时间登记在册,为的是在精确时间上网“收割”,力求“颗粒归仓”。

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开心网,越来越多的白领开始不自觉地过上“开心时间”,有人甚至因此被单位开除。心理咨询师指出,虚拟的网络社交表面看似乎减少了人的孤独感,联络了社交感情。实际上,越是沉迷于虚拟社交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的人。

虚拟社交依赖症-症状

第一,患者至少要表现出由于沉迷于网络社交游戏而导致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躯体化或神经衰弱等症状;

第二,表现出来的症状已经导致社会功能受损或具有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第三,前面两点的表现和行为至少要有三个月。

虚拟社交依赖症-现象

调查显示,近半数的网民热衷于社交网站。网民常用的社交网站主要为开心网、人人网和QQ农场。在经常使用社交网站的网友中,有10.7%经常半夜起来“偷菜”,31.5%的网友曾经半夜“偷菜”。

分类数据结果显示,57.4%的18岁以下受访者曾半夜起来“偷菜”,相比其他年龄层的受访人群都要多。18岁以下的网民,都是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大部分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比较差,容易沉迷娱乐而无法自拔,也是“虚拟社交依赖症”的主要群体之一。

此外,已经发展到社区时代的网游,将社交概念深植其中,令不少网民欲罢不能。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八成的网民曾经接触过网络游戏,超过四成网民沉迷网络游戏,其中15.8%的网民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26.8%的网游也表示对网络游戏上瘾,会经常玩。

在这种“痴迷”与“疯魔”的背后,是赤裸裸的现实需求,如交友、集体游戏、释放压力等。参与者对彼此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无疑会大大弥补现实生活中朋友越来越少、聚会越来越难的缺憾。

社交网站所培植的自恋、自尊、乐趣是虚幻的,它容易挫败人们处理现实的能力,进而形成新的心理封闭。这种虚拟的网络社交表面看似乎减少了人的孤独感,联络了社交感情。实际上,越是沉迷于虚拟社交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的人。

虚拟社交依赖症-背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2亿人。而根据《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市场季度监测》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2.14亿人。

网络的无孔不入,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虚拟社交依赖”的问题, 16.7%的网民脱离网络半天内会感到不安,34.6%的网民脱离网络1~2天便会感到不安,只有25.5%的网友表示无所谓,就算脱离网络对自己也没有影响。

感到躁动不安的原因是,网民认为不上网就会错过很多资讯,一天不登录即时通讯工具,就感觉与整个世界失去了联系。躁动不安是网络依赖的表现,根据脱离网络产生焦虑时间的长短,愈五成网友有不同程度的网络依赖。

虚拟社交依赖症-产生原因

精神心理因素

“虚拟社交依赖症”的患者多数有心理问题,比如自卑、缺乏安全感、缺乏被尊重和被认可、自我接纳度低、缺乏成就感等,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心灵方面的伤害,就会选择呆在自己认为安全的环境里,不敢多迈出一步,局限于当前的生活状态和虚拟的网络世界。

家庭因素

家庭的教育和环境很重要,如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出现障碍,比如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子女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认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和认可,就会从其他方面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

社会因素

我国现在处于一个转型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低,比如中国的父母会经常告诫小孩“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无形中设置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理屏障。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加大的同时,工作压力也在加大,但是却缺乏一个健康有效的压力宣泄渠道,下班后不由自主地“宅”在家里玩网络游戏。

与此同时,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看到同事、朋友在玩。自己也会一起玩。另外,也有着追求时尚的因素在里面,新奇的产品出来后,往往会很快吸引一大批网民追捧。

虚拟社交依赖症-专家建议

专家指出“虚拟社交依赖症属于网络成瘾的一种特殊形式,指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社交游戏而严重损害了社会功能,比如丧失工作、夫妻不断争吵等。”

但不是喜欢上网就患上“虚拟社交依赖症”。要诊断是否患“虚拟社交依赖症”,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患者至少要表现出由于沉迷于网络社交游戏而导致出现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躯体化或神经衰弱等症状;第二,表现出来的症状已经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功能;第三,前面两点的表现和行为至少要有三个月,当社会功能受损或具有无法摆脱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对于如何处理虚拟社交依赖症,不要随便给自己扣上心理疾病的帽子。参照“虚拟社交依赖症”的三个条件,如果自己符合,建议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治疗。此外,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现实社会中的交往,可以满足安全感、成就感、被尊重、被认可等心理需要,提高自我接纳度,这对预防和治疗“虚拟社交依赖症”都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