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xin的词语
新通假字时代

新通假字时代

拼音:xīn tōng jiǎ zì shí dài

基本解释


 这是一个新通假字时代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一下什么叫通假字( 以下内容引用“通假字”)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祸首之一。

详细解释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

代表“汝”。

古通假字的成因:

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时代越后的文章,通假字越少,反之,通假字越多。

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白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古书几乎都被烧光,到汉代,相当部分书籍都是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著之竹帛”。由于当时背诵者只记住个读音,未记住其字形,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

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现代通假字的成因:

近年来国内提倡文明用语,构建和谐社会。所以在网络上不少不文明的词汇被禁用。

其中一些词汇可以突现个人个性,于是有人就同音字或者形似字来代替。

通假字时代的到来

在各大网站致力于清理不文明用语的同时。

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放在了这种新式的词汇上,并渐渐的形成了潮流。

其中有一种被称为脑残文,它是以形似为主要手段,之所以将他命名为“脑残文”,那是因为他们的使用者是一群过分迷恋韩流的人。

他们对韩文化的推崇超过了对祖国的热爱,更有甚者公开宣布自己是韩国人,并对韩国窃取中国文化的行为表示认同。

这样的行为激怒了爱国人士,所以这些热血的爱国人士称他们为“脑残”于是他们使用的文字也成为了“脑残文”

脑残文不仅仅针对部分被净化的词汇,它改变了所有正常文字的写法,这样的做法也确实有些脑残的味道。

相比脑残文,通常用的简化通假字就要好识别的多

如“草”简化为“艹”

众多新通假字的出现,示意着新通假字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