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节
基本解释
香港艺术节 - 简介
每年二、三月间,为期三周的香港艺术节(Hong Kong Arts Festival),是香港、大陆、台湾、新加坡等艺坛文化界的一大盛事。世界各国与各地著名华人艺术精英荟萃香江,为观众带来多采多姿的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及展览等娱乐节目。艺术节的使命是提供国际一流的艺术表演,丰富港人的文化生活,提高大众(特别是年青人)对艺术的兴趣,同时鼓励艺术创作及文化交流。
艺术节不但委约本地剧团创作新作品,并鼓励本地艺人与海外创作团体合作,以推动香港当地的文化发展。1999年 “香港艺术节 ”带来了由香港各大红伶倾力串演的《红伶排场戏荟萃》;由格杰夫率领阵容庞大的苏俄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基洛夫歌剧团、乐团及合唱团,演出歌剧《黑桃皇后》及两场精彩音乐会;汉堡芭蕾舞团演出两套经典舞剧《伯恩斯坦之舞》及《仲夏夜之梦》;由王景生编导、日本基金会制作,开拓亚洲剧场新视野的《李尔》等。
港艺术节从1973年创办以来,已经成为国际艺术盛事,每年2到3月期间在香港举行,为期四至五个星期。在香港这个工作与生活节奏超快的大都会,艺术节历经37年而经久不衰,不仅立足香港,更成为亚太地区的文化盛事以及汇聚全世界顶尖艺术家的重要舞台,可谓是文化艺术界的一个奇迹。
香港艺术节 - 基本信息
名称:香港艺术节
成立时间: 1973年
国家: 中国
举行时间: 每年一月中到二月中
邀请内容: 戏剧、舞蹈、音乐、视觉艺术展览等
演出地点: 剧院为主
香港艺术节 - 艺术节总监
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何嘉坤
何家坤:“香港艺术节是香港故事一部分”。
身为香港艺术节节目总监,担任这一职位已经10年。
香港艺术节 - 创办原则
让不同文化底下的艺术相互撞击
“香港艺术节 ”在邀请或制作节目上面,始终有个基本的原则:一方面既不忘传统经典艺术,另一方面也力求创新前瞻,带来形式新颖、极富探索性的演出。以1999年为例,单单这一年便有12个全新作品,以及11个世界首演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不少是由年轻一辈的导演、编舞家、作曲家或音乐家悉心创造的。艺术节邀来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共同创作,以求互相冲击,创造新鲜不凡的作品。例如《打乐十八层之身体福音》便力求突破声音、动作与剧场的界限;邓树荣在《解剖二千年》中则尝试运用皮影戏、形体动作及现场音乐等,带引观众走进玄疑迷幻的新领域。
世界一流的室内乐团,包括茱利亚弦乐四重奏、圣保罗室乐团及魔鬼提琴手基顿克莱曼等,演奏一系列横跨古典与当代的精彩乐曲。此外,年青一辈的艺术家,如舞蹈新人类约瑟夫‧纳殊、破界剧团及蒙塔沃及艾维尔舞蹈团等,加上其它具世界文化特色节目的加入,使得 “香港艺术节 ”成功地保持着华人地区最重要的艺术节宝座。
香港艺术节 - 成立及发展
香港艺术节节目总监梁掌玮女士介绍第37届艺术节节目
华人地区规模最大的艺术节
1972年,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士,认为香港这个快速崛起的大都会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艺术节,于是共同成立了非营利性质的 “香港艺术节协会 ”慈善团体,并在隔年举办了第一届香港艺术节。
具有37年历史的香港艺术节,由热爱艺术的查理斯·哈代先生发起,并得到冯秉芬爵士及邵逸夫爵士的大力支持而问世至今。实际上,在初创的香港艺术节上,演出中国曲目并不受到管理层的欢迎。1973年,香港爱乐管弦乐团首任音乐总监林家昌就曾因在第一届香港艺术节上演出全套中国管弦乐作品——《长征》、《白毛女》、《梁祝》,产生了很大轰动,原先的两场演出被加演到五场,场场爆满。后来,总督却找到林家昌问:“何必要演这些?”林家昌以“我不是英国的 BBC(交响乐团),我要演自己国家的作品”作答。
在当年,上层要求香港爱乐的成员至少75%是外国人,但林家昌坚持要让香港爱乐成为中国人的乐团,并始终在每场演出中,演奏一部中国作品。林家昌此举最终还是触怒了上层,第二年遭到解聘,并丧失英国女王本欲颁授的爵士头衔。也就在那一年,傅聪与新日本爱乐交响乐团合作,傅聪担任该场演出的钢琴独奏,在接下来的1974年,傅聪再度随伦敦交响乐团在香港演出,成为香港观众在内地文革期间最为熟识的华裔钢琴家,可谓是香港艺术节出生的见证人。
艺术节由香港艺术发展局、香港赛马会及市政局拨款资助;虽然艺术节当局非常重视票房来源,但也依赖各大企业机构及有力人士的慷慨赞助及支持。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今天的艺术节无论就参与人数、演出水准、节目种类等各方面而言,均堪称为当地艺坛的盛事之最。香港艺术节每年都会邀请当地、大陆、亚洲以至世界顶尖艺人齐聚一堂,演出的节目具备各种特色,并不仅限于古典传统口味,也有创意新奇和当地罕见的表演形式。过去曾参与演出的知名艺人及剧团,包括格兰特堡节日歌剧团、上海昆剧团、维也纳管弦乐团、圣彼得堡管弦乐团、德雷斯顿国家管弦乐团、荷西·卡列拉斯、詹姆斯·高威、菲利普·格拉斯、谭盾、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碧娜鲍许及乌帕尔舞蹈剧场、马克·摩里斯舞团、史图加芭蕾舞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及莫斯科艺术剧院等等,不胜枚举。
此外,艺术节亦举办了不少大型展览,计有亨利·摩尔雕塑展、中国北京美术馆的齐白石画展,亚洲当代艺术展览、英国舞台设计大师罗夫‧可泰(Ralph Koltai) “探索空间 ”回顾展,以及中港台当代摄影展等。拓展观众层面 艺术节致力培育年青人对艺术的兴趣,并且积极拓展观众层面。1992年,香港艺术节推出针对中学生而筹设的 “青少年之友 ”计划;该计划扩展迅速,除每年递增的会员人数外,参与者更是踊跃出席讲座及欣赏艺术节节目。此外, “艺术节之友 ”计划是专为经常欣赏艺术节节目的观众而设;他们不但能定期收到艺术节通讯,在第一时间内获知艺术节的消息,并可优先订购下一年艺术节节目票券,享有书店及唱片公司折扣等优惠。
艺术节推出的 “艺术节加料节目 ”,属于艺术节外展计划,为广大观众提供艺术节节目精华预演、大师班及艺人谈等活动,以期增加大众对艺术的兴趣及认识。二十世纪末最后一届的香港艺术节已于1999年二成功地落幕。据统计约有八万七千观众人次,观赏超过一百场以上的的演出;平均出席率创十二年新高,高达百分之九十一,为十二年来之冠,票房总收入超过港币二千万。本届艺术节共提供三十四个表演节目,其中二十一个节目上座率高达百份之九十以上。据艺术节主办当局表示,第二十七届 “香港艺术节 ”之所以能得到如此令人鼓舞的成绩,端赖社会各方面人士的支持,与香港临时市政局、香港艺术发展局及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款赞助,以及广大观众、各机构赞助商及捐助者的积极参与。
香港艺术节 - 社会影响
第37届香港艺术节记者会上,座无虚席。
香港艺术节缘何如此受追捧?“即使去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也没有对本届艺术节的举办造成多大影响。相反,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人们越发需要文化精神的滋养。”面对记者的提问,何嘉坤女士娓娓道来。
今年的艺术节从2月6日开幕到3月8日结束,为期32天,汇聚了37个国内外演出团体超过150场演出和活动,网罗世界各地和本地顶尖艺术家,为人们献上的是丰盛的精神大餐。无论器乐演出、声乐演出,还是舞蹈、戏剧、话剧,艺术节都突出了融会中西的“文化交流桥梁”特色。
单看节目单,就足以让人兴奋不已。艺术节以誉满世界年届八十的指挥大师海廷克,首次率领芝加哥交响乐团为艺术节揭开序幕。随后,有华丽的巴罗克歌剧《阿尔辛娜》、最具争议性的歌剧《莫桑斯克的马克白夫人》等将掀起一个小高潮。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彼得·霍乐导演的《卖花女》 让人们如痴如醉。最后,东方天后小野丽莎将凭着柔软甜美、高贵而活泼的唱腔为艺术节带来压轴演出。
本届艺术节还是华人艺术家及团体向世界展示才华的平台。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带来爱情经典作品《牡丹亭》,编舞费波和改编李六乙大胆尝试,将中国昆曲与西方古典芭蕾巧妙融合。越剧界翘楚上海越剧院带领由国家一级演员组成的强大阵容演绎三出复排经典剧目《红楼梦》 《追鱼》 《西厢记》 和一场精选折子戏。北京纸老虎戏剧工作室也带来2007年制作的《酷》。
“每年的艺术节我们都力求尽善尽美,这既是我们的标志,也是我们往前的方向。”何女士向记者介绍,1972年,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士认为香港这个快崛起的大都会应该有属于自己的艺术节,于是他们成立了香港艺术节协会这个非谋利慈善团体。
她说,艺术节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将为大众献上最高水准演出的宗旨,担任艺术节首位总监的是曾担任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及伦敦城市艺术节艺术总监的伊安·韩德爵士。在香港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里,艺术节从它的起步开始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满了开放和创新的精神。每年的艺术节上观众都能亲眼目睹许多世界级熠熠生辉的巨星和团体的演出。
香港艺术节 - 档期
历数三十几年曾参与香港艺术节演出的艺人和团体,维也纳爱乐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洛杉矶歌剧团、莫斯科大剧院歌剧团、荷西·卡里拉斯、菲力普·格拉斯、谭盾、马友友、小泽征尔……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为什么香港艺术节能吸引如此多的世界级表演艺术家和团体前来演出?“我们有一个相当熟悉和了解当今世界艺术发展状况的团队。”何嘉坤女士说,香港艺术节协会与世界各地许多知名艺术团体都有长期愉快而稳健的合作关系。对于国内和世界演出市场趋势的敏锐把握,密切而有力的人脉关系和网络是确保各艺术团体参演的最有利因素。
“对于一些世界知名的演出团体,我们有的甚至会提前三到五年与他们协商演出档期。”何女士说,一些世界级的演出团体排期十分紧张,艺术节的工作人员就用心花很长时间与他们进行联络协调,尽量配合他们的演出时间,并通过长期有效的互动,说服他们对艺术节充满信心和信任。她举例说,这次邀请到的曾获BBC卡迪夫世界歌唱比赛唯一奖项的著名男低中音歌唱家沈洋,就是通过工作人员的多方努力促成的。工作人员细心为其挑选演唱曲目,同时还在演唱会中安排了向他的偶像低男中音汉斯·贺特致敬的细节,最终以诚意打动沈洋参演。
每年的艺术节都有百余个节目,而为了保证演出的高水准,每场都由艺术节协会的工作人员亲自跟进,甚至连献花这样细小的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如此繁重的工作量,很难以让人相信协会的正式工作人员只有17位。“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团队”,何女士说起自己的手下,言辞中充满了骄傲,“他们的工作压力之大,任务之重,常人难以想像。”当然,何女士说,每年在正式演出期间,协会也会聘请临时员工帮忙,但是为节约成本,都由协会工作人员亲自组织协调,从来都没有采用过外包给专业公关公司的形式。
香港艺术节 - 运作
第37届香港艺术节总预算开支约为7800万元。其中1865万元由香港特区政府透过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拨款资助,而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资助为8000万元。同时,艺术节通过其他赞助及捐款,以及青少年之友计划,筹得1660万元,而票房收益方面希望能达到3200万元。一如以往,艺术节会尽力达至收支平衡。
设计的门票均价大约在300到400港元之间。他们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准确了解和把握来制订票价的,艺术节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一般大众都能承受。 经过37年的磨炼,香港艺术节的“配套设施”已趋向成熟:订票方式有传真、网上、邮购三种。并提供了信用卡免息分期付款计划。在艺术节开幕前,组委会先印制了一批限量发行的CD,选辑了2009艺术节的歌曲与乐章选段,使观众们提前“预热”,大大提高了观众对艺术节的认知。
香港艺术节 - 第38届
到2009年10月,香港艺术节已经走过37年了。在上周,仍旧惯例性地提前数月启动了将于2010年2月25日至3月28日举行的下一年度演出的门票预订,就像是提前进入了38岁生日的筹备。为期32天、37个场地、41个演出团体、140个节目及活动、逾1286位艺人和工作人员。这一系列的数据无疑是一些些描摹点给观众勾勒出下一届艺术节的大体模样,也是在洋洋洒洒地书画出一幅城市艺术地图。
作为一年一度的香港文化盛会,今年的艺术节一如继往地采用大杂烩的方式以多种艺术形式满足观众的需要。不仅如此,单纯的多数量、多品类已经不是他们追求的目的。以音乐与说书形式讲述的《钢琴战曲》、从莫扎特音乐发展出爵士乐风格的盖·巴克《莫扎特Jazz计划》,以及融合粤剧经典与现代歌曲的《情话紫钗》……“跨界混搭”让艺术更有趣,让艺术呈现出的姿态更有开放性,或许是人到中年的艺术节开始寻求生活的突破。
粤剧大戏开幕,艺术节救困传统也拓展先锋
揭开2010年香港艺术节大幕的是由本土粤剧团体八和会馆倾馆而出带来连续三晚的传统粤剧演出《百年回顾八和鸣》。演出不仅积集30多位名伶和100多位戏曲演员,更以少见的传统方式———例戏配正戏,可谓是前菜加正餐,从唱腔到传统都呈现出原汁原味的特质。
不仅是开幕大戏,第38届香港艺术节传承的意味尤其浓郁。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再临香港,但这次带来的不是港人熟悉的《牡丹亭》,而是老瓶子换新酒,《牡丹亭》原班人马将营造出一派无论是文辞、剧情,抑或是音乐、舞美都令人痴迷的昆曲意境。除此之外,《钗钏记》以及汤显祖四部经典折子戏《玉茗堂四梦》也会出现在艺术节的舞台上。比起粤曲、昆曲近几年颇受社会关注外,南音———这一几近失传的古老艺术形式也被艺术节重新搬上现代艺术的舞台。虽然数目不多,但一上演就是几天的经典戏曲,还是有些扶危救困之意。南音演出使浓郁的中国传统意蕴在艺术节中弥漫。
传统与先锋同在,是香港艺术节秉承的“两手硬”。由新加坡野米剧团带来的《动物农庄》将是一场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令人捧腹却又惹人深思的喜剧。年轻音乐家杨嘉辉将藉80年代的电子游戏,让观众与乐手在即时对战的情况下,碰撞出诗意倒错的现场氛围,演绎《第三种像素》,探索大城市内童年生活中沉闷黑暗的一面。
用莫扎特表现黑帮,跨界混搭展现艺术张力
如果说杨嘉辉的作品以实验性舞台艺术取胜的话,那么,由英国小号手盖·巴克带来的《莫扎特Jazz计划》,在更具有明显突破传统的同时,且有跨界混搭的特质。从莫扎特古典音乐出发,并配以黑色幽默的电影手法,让歌剧摇身一变成纽约黑帮为主题的爵士乐作品。莫扎特不再是单纯的音乐,更有扣人心弦的故事以及打动人心的音乐场面浮现。跨界后的艺术作品具有多种感观共同享受的立体感以及前所未有的新鲜劲。而由奥斯卡金像电影原著改编的《钢琴战曲》不用影像,也不用表演形式展现战争场面,而是别具一格地采用音乐与“说书”的形式,钢琴家米凯·路迪用音乐描摹战火下的心灵与情绪,舞台演员彼得·健力士则用语言表述扣人心弦的故事。
不仅是音乐,戏剧也成为多界尝试融合的艺术品类。例如获得八项奥斯卡大奖的《码头风云》搬上舞台后将呈现出电影式的动作风格,香港导演毛俊辉执导的《情话紫钗》将粤剧经典《紫钗记》与现代爱情的游戏人间作一对照,演员阵容也是横跨影视歌各界———金像电影《无间道》编剧麦兆辉与庄文强、奥斯卡金像美指叶锦添、音乐创作高世章、影帝谢君豪和歌影双栖的何超仪、粤剧名伶林锦堂与新派粤调天后胡美仪……如果说,传统经典名作带来的是承继,先锋实验话题展现的是当下潮流,那么,这些具有跨界特质的作品则是艺术能量的另外释放。
演出空间被进一步拓展,多元活力立体铺陈
演出地点不只能限于音乐厅、文化中心等各类正式的演出场所这不仅是一场思维发散的场地革命,也会是一场高雅艺术走下神坛的文化普及。通过在几个别具一格的空间举办节目,积极开拓不同的表演场地,和开阔观众的观赏经验。不但凸显香港作为重要的国际中心与活力城市的地位,也丰富了本地的文化生活,而且可吸引游客到访。萨顶顶音乐会选择在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举行,杨嘉辉《第三种像素》会在观塘一间旧厂房改成的画廊中上演,《钢琴战曲》的音乐会响起在颇有时尚气质的太古坊A rtisT ree,而《莲池雅咏唱南音》则会在宁静祥和的南莲园池内……正如艺术节行政总监何嘉坤所说,“本届艺术节充份反映了这个城市的多元与活力。”这种多场馆的立体铺陈,不仅是给艺术本身更多与环境进行气场交换的空间,也是香港这一旅游城市靠艺术展现更多城市面容,展现更多元的生活气息的一种方式。在另一方面,由于空间的不同,艺术张力与能量更令观众期待。
香港艺术节 - 亚洲最成熟的艺术盛事
香港艺术节主席李业广
香港艺术节已成为亚洲最为重要和成熟的艺术盛事,以至于香港政府将其作为反驳“香港是文化沙漠”的主要论据。正如每一个商业繁荣的都会一样,香港不断地遭遇到“文化荒漠”的论调。但从香港艺术节的票房数据来看,17人团队却挖掘出了这个稳定的、高端的艺术观赏群体,这构成了一个有力的辩词。
财经界“大哥大”为艺术节筹资
位于湾仔的香港艺术节办公室,不足100平方米,从办公室的窗户正好可以望见维多利亚港的海景,办公室狭小,拥挤,气氛紧张。外界很难想象,调度的一百多场、散布于香港31个场馆的150场演出的,竟是一个17人的工作团队,其创造的效率之高实属罕见。
第37届香港艺术节自2月3日启幕以来,在为期32天的时间里,汇聚了37个国内外演出团体超过150场演出和活动。其中可谓大师、名团云集,年届80 的指挥大师海廷克是首次访港,由他率领的芝加哥交响乐团为艺术节担纲揭幕演出。华丽的巴罗克歌剧《阿尔辛娜》、最具争议性的歌剧《莫桑斯克的马克白夫人》掀起了一个个小高潮。小野丽莎则凭着柔软甜美的唱腔,为艺术节带来压轴演出。
香港艺术节团队不仅为香港观众奉上了一份精彩的节目单,同时也收获了优异的票房成绩。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何嘉坤说:“为期一个月的第37届香港艺术节,开幕不到一周,10万张门票就已经售出超过九成!”艺术节的门票采取长期销售的方式,早在去年10月,观众已可优先订票。每年的优先订票数目近票房5成,到艺术节开幕的一天,已售出超过92%门票,不少热门节目更是一票难求。这种长线销售方式也成为香港艺术节的推广技巧,使香港艺术节的票房经历金融风暴和SARS的考验。
连续主办了37届香港艺术节的香港艺术节协会,是一家完全的民办机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是它的资助机构之一,和香港赛马会一起资助艺术节所需经费的37%,另外43%源自演出门票,剩下的20%左右就需要依靠艺术节协会自力更生了。
香港艺术节协会主席由香港交易所主席李业广担任,人称财经界的“大哥大”,由他出面拉赞助,“从大富豪到小经纪,都给足面子”。作为筹钱主帅,李业广认为,“艺术节的灵魂其实是节目,筹钱当然重要,但正如推销,产品本身要好,否则怎么推销也没用。”李业广把艺术节的成功归功于同事和专业传统,“节目委员会的职员亦很富经验和热心,每年自费到世界各地欣赏艺术节目,回来商量下一届以至两、三届的节目内容。”
寻求赞助的工作仍需要何嘉坤和他的团队来承担。据曾任职于艺术节发展部的许颖雯称,寻求赞助的工作就像保险推销员一样挨家挨户地去游说。她曾同一家荷兰跨国企业谈合作,为了争取到赞助,从最初的联系到最终的说服前后历时3个月,对方终于同意赞助一场古巴音乐会。演出当晚,前来观摩的企业高层按惯常的礼仪,全部西装革履。随着演出渐入高潮,场内的观众随着古巴音乐奔放的节奏开始翩翩起舞,惟独那些衣着庄重的企业家们依旧正襟危坐。许颖雯说她当时在一旁看见他们板着脸一言不发,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但是没想到,他们当中有一个突然站起来,身体随着节奏开始摇摆,然后两个、三个,所有人都站了起来手舞足蹈,直到这时,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选节目犹如玩股票
在香港艺术节上,国内剧团和演员的参与,成为艺术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第37 届香港艺术节上,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带来的是改编的《牡丹亭》,编舞费波与导演李六乙大胆尝试,将中国昆剧融入西方古典芭蕾之内;与传统戏曲及舞蹈对照的,是探索中国戏剧独立声音的当代剧场组合北京纸老虎戏剧工作室,田戈兵带来的是2007年制作的《酷》。
香港艺术节因为大师、名团的捧场,成为其多年来的重要卖点。对于一些世界知名的演出团体,我们有的甚至会提前三到五年与他们协商演出档期。一些世界级的演出团体排期十分紧张,艺术节的工作人员会花很长时间与他们进行联络协调,尽量配合他们的演出时间,并通过长期有效的互动,说服他们对艺术节充满信心和信任。比如邀请到的曾获BBC卡迪夫世界歌唱比赛唯一奖项的著名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就是通过工作人员的多方努力促成的。工作人员细心为其挑选演唱曲目,同时还在演唱会中安排了向他的偶像低男中音汉斯·贺特致敬的细节,最终以诚意打动沈洋参演。
香港艺术节 - 重点推荐
1、《暴风雨》世界巡回第一站
莎士比亚戏剧经典之作《暴风雨》将由英美电影舞台著名导演、奥斯卡金像奖得主森·曼德斯搬上舞台。这部作品集合当红的英美舞台演员,如影视舞台多栖的克利斯蒂安·卡玛戈,美国东尼奖得主斯蒂芬·迪兰、以及多次提名英国电影学院奖的安玛莉·达夫等。
演出时间:2010年3月25日至28日晚上7:30,2010年3月27日、28日下午2:30分
演出地点: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
2、世界音乐、民族歌手萨顶顶演唱会
作为首位摘下BBC世界音乐大奖荣誉的中国人,萨顶顶将登陆香港艺术节。她犹如天籁版的歌声以及清新现代的民族风格,用现实的成功告诉观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她演唱的歌曲不单包括藏语、梵语、汉语,还有自创语言;音乐风格包括传统、民谣及西方流行电子。作为一名演出型歌手,音乐、舞蹈将给音乐会现场增添独特且神秘的气息。
演出时间:3月19日、20日晚上8:00
演出地点:国际展贸中心
3、原创越界音乐剧场《情话紫钗》
这是香港导演毛俊辉继《新倾城之恋》后的一部全新之作。一群现代男女解读唐涤生的《紫钗记》,却带出了一场互相追逐、试探的现代爱情游戏,古代情话与当代情话的交错发展,现代歌曲与传统粤曲唱情互相辉映,如何将传统的粤剧表演在剧场中演绎,又不是概念化的实验创作,是这部原创越界音乐剧场最值得一看的地方。此外,麦兆辉、庄文强、高世章、叶锦添等本地舞台创作精英分子将呈现出如何一幅全剧场的效果也是颇让人期待的。
演出时间:3月4日至9日晚上8:00
演出地点:香港演艺学院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