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洛渡水电站
基本解释
溪洛渡水电站 -简介
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水电基地下游四个巨型水电站中最大的一个,上游为白鹤滩水电站,下邻向家坝水电站。溪洛渡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54375km2,多年平均径流量1436亿m3。最大坝高278米,水库正常蓄水位600米,死水位540米,水库总库容126.7亿立方米,调节库容64.6亿立方米,可进行不完全年调节。左、右两岸布置地下厂房,各安装9台77万KW水轮发电机组,电站总装机1386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71.2亿千瓦时,装机容量与原来世界第二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1400万kw)相当,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水电站。
发电效益
溪洛渡电站现为不完全年调节。上游梯级电站建成后,保证出力可达665.7万千瓦,年发电量640亿千瓦时。同时,该电站建成后,可增加下游三峡、葛洲坝电站的保证出力37.92万千瓦,增加枯水期电量18.8亿千瓦时。
拦沙效益
金沙江中游是长江主要产沙区之一,溪洛渡坝址年平均含沙量1.72千克每立方米,约占三峡入库沙量的47%。经计算分析,溪洛渡水库单独运行60年,三峡库区入库沙量将比天然状态减少34.1%以上,中数粒径细化约40%,对促进三峡工程效益发挥和减轻重庆港的淤积有重要作用。
防洪效益
溪洛渡水库防洪库容46.5亿立方米,利用水库调洪再配合其它措施,可使川江沿岸的宜宾、泸州、重庆等城市的防洪标准从20年一遇过渡到符合城市防洪规划标准。溪洛渡水库汛期拦蓄金沙江洪水,直接减少了进入三峡水库的洪量,配合三峡水库运行可使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表明,长江中下游遭遇百年一遇洪水,溪洛渡水库与三峡水库联合调度,可减少长江中下游的分洪量约27.4亿立方米。
改善下游枯水期通航条件:溪洛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的水量调节和拦沙作用,将增大枯水期流量,经计算,可使新市镇至宜宾河段枯水期流量较天然情况增加约500立方米/秒。
环境效益
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溪洛渡水电站大量的优质电能代替火电后,每年可减少燃煤4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5亿吨,减少二氧化氮排放量近4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近85万吨。而且,库区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将有助于提高区域整体环境水平。
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溪洛渡水电站的建设,库区对外、对内水陆交通条件的改善,移民及工程开发建设资金的投入,对库区各县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作用
1、骨干电源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的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三西(山西、陕西、内蒙西部)地区蕴藏着全国煤炭资源总储量的65%,西南三省一市(四川、云南、贵州及重庆)蕴藏的可开发水电资源占全国的50.7%,然而这两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较低,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制约。华东和华中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和电力需求大,但能源资源贫乏,需要接受外区送电。实施“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就构成了我国能源配置的基本格局。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把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西电东送作为了重要内容。朱鎔基总理在为华南地区西电东送一期工程的批示中明确指出:西电东送工程的开工标志着西部地区大开发拉开了序幕。国家计委在全国西电东送会议上,进一步明确电东送要以水电为主,优先发展水电。
金沙江是我国亟待开发的最大水电基地,也是世界上少有水能资源富集的河流。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水电基地的第一期工程,工程规模大,调节性能良好,发电质量高,综合效益显著。根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溪洛渡水电站主要供电华中、华东地区,并兼顾川渝、滇的用电需要。溪洛渡水电站成为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源,使“西电东送”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华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基础好,经济增长的速度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五”及以后仍然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华中地区地处我国的腹地,是联系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从“八五”初至今,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华东、华中地区电网负荷总容量基数大,且今后10年至20年仍将保持较高的负荷增长,网内水电比重小,结构不合理,需补充水电,改善电源结构。溪洛渡水电站6月至9月出力较大,正值华东、华中地区负荷高峰期,输送的电力电量容易被电网吸收,容量替代率在90%以上。按照2010年至2025年的电力发展规划,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的电力全部输送给华中和华东地区,其容量仅占当年两地新增装机容量的40~60%左右,其缺口部分仍须由火电或其它电源补给。
华东三省一市所在的大部分地区均处于国家划定的酸雨和二氧化碳污染双控制区,巨大的环保压力和能源资源不足制约了华东地方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溪洛渡水电站西电东送,不仅满足电力负荷增长的要求,而且有巨大的环境效益,每年可替代火电发电量约556亿kW·h,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煤2200万t,减少CO2排放量约4000万t,SO2约40万t,减轻了大气环境的污染。
建设溪洛渡水电站,实施“西电东送”,对实现我国能源合理配置,改善电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
2、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特别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我国工农业发达的精华地区。长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区,暴雨活动频繁,洪灾在流域内分布很广,特别是主要由堤防保护的中下游平原区最为严重。历史上多次发生大洪灾。20世纪以来,发生了1931年、1935年、1954年、1998年灾情严重的大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目前3600km的长江主干堤体系,只能初步达到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位于长江上游的川江河段,主要干支流实际防洪能力仅为5~10年一遇洪水标准,部分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的重要地位远不相适应。
三峡水库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主体工程,有防洪库容221.5亿m3,对中下游防洪作用巨大。三峡水库完建后,根本改变了荆江河段的防洪紧张局面,但长江中下游特别是城陵矶以下河段洪水来量与河道泄量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遭遇大洪水仍需动用分蓄洪区分蓄大量洪量。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提高抗洪能力,其中的重要措施就是继续结合兴利建设上中游干支流水库,拦蓄洪水,以减免中下游地区的分洪量。
在《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加强长江近期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1999]12号)中,提出“抓紧以三峡工程为重点的干支流水库的建设”,“要抓紧澧水皂市、岷江紫坪铺……金沙江溪洛渡等干支流水库的前期工作,落实投资来源,按基本建设程序报批,逐步安排建设”。
金沙江流域面积47.32万km2,占长江流域面积的26%,为长江宜昌以上流域面积的47%,金沙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550亿m3,约占宜昌年径流量的1/3,其洪水过程平缓,年际变化较小,是形成宜昌洪水的基础来源。
溪洛渡水库控制了金沙江流域面积的96%,水库总库容126.7亿m3,其中防洪库容46.5亿m3,可以在长江防洪体系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① 溪洛渡水库下游紧临川江,具有控制洪水比重大,距防洪对象近的特点,因此兴建溪洛渡水库是解决川江防洪问题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
按1994年国家颁布了国标《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川江上的宜宾、泸州、重庆等城市,要争取达到规定的50~10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但目前宜宾、泸州等城市仅达到5~20年一遇标准,普遍低于国家规定。溪洛渡水库配合其他措施,可使下游川江沿岸的宜宾、泸州、重庆等城市的防洪标准逐步达到城市防洪规划拟定的目标。
② 溪洛渡水库汛期拦蓄金沙江洪水,直接减少了进入三峡水库的洪量,配合三峡水库运用,尽可能减少中、下游的分洪量,将使长江中下游防洪标准进一步提高。
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展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防洪专题研究报告》初步成果表明:溪洛渡水库与三峡水库联合调度,减少长江中下游的分洪量25~40亿m3,平均防洪效果系数(削减下游分洪量/预留防洪库容)58%。
3、带动经济发展
溪洛渡水库区处于攀西-六盘水地区的核心地带。攀西-六盘水是我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该地区不仅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且还有种类多、储量大的矿产资源,以及充足的光、热资源和生物资源,被誉为“聚宝盆”、“得天独厚”。由于开发利用十分有限,这里的经济仍然落后,迄今未摆脱贫困,与全国经济形成极大的反差。
库区的9个县(区)为汉族、彝族、回族、苗族等多民族的聚居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39人,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2%。地区经济落后,各县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所占比重小,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均未得到开发利用。这9个县(区)均为贫困县(区),199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云南、四川省产值的二分之一,全国人均产值的三分之一,差距甚大,近年来差距还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
建设溪洛渡水电站,开发金沙江水能资源,必将给库区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随着电站的建设,库区对外、对内交通条件将大大改善。移民资金和工程建设大量资金的投入,对库区各县的经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建设溪洛渡水电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
兴建溪洛渡水电站,实施“西电东送”,对实现我国能源合理配置,改善电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地区特别是川、滇金沙江两岸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长江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