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奢侈品
基本解释
伪奢侈品,是指国外二线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摇身变为奢侈品品牌。有洋品牌被曝光夸大和虚假宣传,洋品牌的质量问题更引起了消费者强烈的不满。
国内专卖店的售价与Coach中国官网标注的价格完全一致。查阅Coach官网,一款压花鳄鱼纹手提包在中国官网上标注的价格为6950元人民币,在英文官网上价格则为598美元(约合人民币3861元);另外一款红色真皮翻盖手提包的价格在中国官网是3800元人民币,在英文官网上仅为298美元(约合人民币1924元),国内外差价近50%。
在Coach中国官网新到产品一项中,价格最低的一款手提包标价为3800元人民币,在英文网站上,价格最低的手提包售价仅为128美元(约合人民币826元),这样的价格水平在国内仅能称得上是中高档消费品。
一直以来,外界对Coach是否是奢侈品都存在争议,在20世纪90年代,Coach提出“大众奢侈品”的概念,将产品价格定位为LV、PRADA等欧洲奢侈品牌的一半左右。但近年来Coach在中国市场的价格表现及其营销方式已成为诸多中国消费者眼中的奢侈品,其在国外的情况却并非如此,依然是中高档的大众消费品品牌。 像Coach这样的国外二线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摇身变为奢侈品的进口品牌并不鲜见。在网友帖子列出的十大“伪奢侈品”中,Coach首当其冲,此外还包括GAP、LEVIS等品牌。
品牌的定位与其所面对的市场和销售状况有关,也跟营销脱不了关系。Coach在中国与正牌一线奢侈品比肩的营销方式也帮了他们的忙。
原因分析
认知局限国内消费者对外国名牌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对品牌口碑、品牌定位缺乏相应的了解,很多只是追随潮流,在这种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就有可能把国外的一些二三线的品牌错当成知名的奢侈品牌。
由于汇率、关税以及运输成本等额外因素的附加,使得这些品牌在国内售价高于外国。面对这样的售价,国内的消费者很自然认为价格高,买不起的就是奢侈品。
这些品牌之所以进入中国后能晋级成为一线奢侈品也在于优越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以及品牌传达的某种精神和部分国内的消费者达成了一致。高价格,再加上商品品质优越这些因素使这些品牌在中国有市场。
这些品牌在其本国与中国的地位,两者虽有可比性,但是由于面对的消费者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不同,以及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不同,在两个国家表现出差异的市场表现也属正常。
国内消费者对外国名牌的认知存在局限性,对品牌口碑、品牌定位缺乏相应的了解,很多只是追随潮流,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有可能把国外一些二三线品牌错当成知名的奢侈品牌。但在笔者看来,比消费者对品牌文化的认知更为重要的是消费心理。
国内,很多白领阶层的消费心理是,宁愿以同等价格去消费国外的二三线品牌产品,也不愿意消费本土的一线品牌,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这或许依然是类似Coach、Gap、Levi’s、Zara等国外二三线品牌进入中国后能在消费者心中晋级成为“一线”奢侈品的原因之一,而对本土品牌而言,这也是其品牌升级的尴尬之处。
不少中国人有崇洋的消费心理,这是国外二线品牌可以在中国跻身奢侈品行列的一个原因,也是导致中国本土企业难以打造出奢侈品牌的重要因素。
国外的二线品牌在中国能成为奢侈品,原因主要是因为价格。另外与中国一线城市的人均月收入也有关系。国外大众品牌在中国的售价,对于中国人均月收入来说还是高,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压力大。单件商品价格大于一个国家一线城市的人均月收入的,这种商品属于奢侈品。